一、對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的法律救濟進路的現有認知分歧
對案外人不服人民法院的財產保全裁定,其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濟進路,盡管法律依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對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的規定,有現已廢止的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1992民事訴訟法意見”)第110條“對當事人不服財產保全、先予執行裁定提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及時審查。裁定正確的,通知駁回當事人的申請;裁定不當的,作出新的裁定變更或者撤銷原裁定”的規定,還有2015年2月4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2015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七十二條“利害關系人對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申請復議的,由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處理”的規定,但出于不同的利益考量和價值判斷,現有認知仍然存在頗大分歧。
有人認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只賦予了當事人在不服財產保全裁定時的申請復議權,沒有規定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的法律救濟進路,1992民事訴訟法意見也沒有對此作出規定,另財產保會裁定的執行不同于執行程序的執行,不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的規定,故案外人就財產保全裁定無權申請復議或者提出異議,即沒有申請復議或者提出異議的資格,對其復議申請或提出的異議自然應當直接駁回。這種觀點在2015年民事訴訟法解釋實施前有一定的支持者。
有人認為,2015年民事訴訟解釋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了利害關系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時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處理,案外人作為利害關系人的一種,不服財產保全裁定時,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另財產保會裁定的執行不同于執行程序的執行,不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的規定,故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時只能與當事人一樣向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有人認為,財產保全裁定的執行與執行程序中的執行并無本質區別,均為執行,案外人對財產保全裁定的執行不服時,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的規定提出異議。這種觀點在2015年民事訴訟法解釋實施前也不缺少支持者。
前文中的三種觀點,除第二種觀點因2015年民事訴訟法解釋剛剛施行在審判實踐中尚無實證案例外,第一種觀點和第三種觀點在審判實踐中的案例為數不少。
二、對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的法律救濟進路的現有認知的評述
不可否認的是,前文中提及的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的法律救濟進路的三種觀點在過去、現在和將來有支持者,也可能有實證案例,但筆者對之有自己的評述。
對第一種觀點的評述。民事訴訟法賦于人以訴訟權利和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程序,其目的在于實現程序正義,使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從某種程度上講,法律或人民法院在人的合法權益可能受到損害時,有義務為其提供法律救濟。民事訴訟法和1992民事訴訟法意見沒有對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的法律救濟進路作出規定,有可能是立法機關和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在當時的條件下不宜作出規定,有意不作出規定,為一種立法技術方法的運用,也有可能是立法機關和最高人民法院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存在,因疏忽沒有作出規定。有意不作規定而出現“法律漏洞”,立法機關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本意在于讓人民法院在審判實踐中不斷探索實踐,來填補“法律漏洞”,待實踐經驗充足,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再作出規定,并不禁止人民法院的探索實踐;因疏忽沒有作出規定而出現“法律漏洞”,人民法院基于自身的職責,也應該運用科學的法律適用方法對“法律漏洞”予以填補,而不是面對“法律漏洞”無所作為。簡而言之,無論何種“法律漏洞”,人民法院均應當發揮主動性來予以填補。在案外人不服人民法院的財產保全裁定,認為有損其合法權益時,不宜例外,不宜以法律或者司法解釋沒有規定救濟進路而認為案外人沒有請求公法救濟的資格,不予救濟。至于財產保全裁定的執行與執行程序中的執行是否有本質區別的問題,筆者留待下文中再予詳論。因此,第一種觀點既缺乏理論支撐,特別是缺乏立法技術理論的支撐,也無視人民法院存在的價值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其不足之處顯而易見。正因為如此,2015年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的出臺已讓第一種觀點失去了存在的空間。
對第二種觀點的評述。不談財產保全裁定的執行與執行程序中的執行是否有本質區別的問題,第二種觀點以2015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定為法律依據,論據不容否認。但是,第二種觀點認為,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時只能向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卻不無爭議。盡管2015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定是關于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的第一個明確規定,但整個法律條文中并非未出現“只能”、“僅能”等用詞,而且最高人民法院目前尚未在其他文件或者場合流露出此類意思,故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時只能向人民法院申請復議的觀點缺乏文義解釋的支持,也缺乏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意思印證。因此,第二種觀點將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的法律救濟進路限定于申請復議一道過于武斷。
對于第三種觀點的評述。坦的地講,在2015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出臺前,筆者持第三種觀點,但在2015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出臺后,筆者的觀點又有所修正,進而認為第三種觀點有失偏頗,具體評述將在下文闡述筆者自己的觀點時一并論及。
三、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的選擇性權利——申請復議權或者異議權
筆者認為,在在2015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出臺后,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時,既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案外人異議,擇一行使。
(一)案外人的申請復議權
根據2015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定,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時,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而2015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七十一條的規定又是專門針對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所作出的配套解釋。根據法律授權,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時,援引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和2015年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定,其享有申請復議權,可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財產保全裁定存在之日起五日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人民法院對案外人的復議申請,應當自收到復議申請后十日內審查。裁定正確的,通知駁回案外人的申請;裁定不當的,裁定變更或者撤銷原裁定。需要說明的是,盡管2015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七十一條沒有對審查結果的文書形式予以規定,但其與1992民事訴訟法意見第110條“對當事人不服財產保全、先予執行裁定提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及時審查。裁定正確的,通知駁回當事人的申請;裁定不當的,作出新的裁定變更或者撤銷原裁定”的規定一樣是針對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所作出的解釋,沿用以往1992民事訴訟法意見第110條規定所采用的文書形式,保持連續性,并無不妥。
(二)案外人的異議權
從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的規定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3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行政案件中作出的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裁定,由審理案件的審判庭負責執行”的規定來看,既然財產保全裁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而屬于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裁定,那么對其執行當然屬于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的對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裁定的執行,屬于執行程序中執行的范疇,只不過負責執行的機構是審理案件的審判庭而已。簡而言之,對財產保全裁定的執行仍然屬于執行程序中的執行。前文中的第一種觀點和第二種觀點認為對財產保全裁定的執行不屬于執行程序中的執行的說法,與法律規定相悖,并不足取。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的規定賦予了案外人提出異議的權利。對財產保全裁定的執行屬于執行程序的一部分,案外人不服財產保全裁定時,自然可以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的規定享有異議權,向人民法院書面提出異議。賦予不服財產保全裁定的案外人以異議權恰恰符合法律體系解釋的要求,不賦予其異議權反而不符合法律體系解釋的要求。因此,不服財產保全裁定的案外人依法應享有異議權。
(三)申請復議權和異議權的選擇性。
筆者認為,盡管不服財產保全裁定的案外人享有申請復議權和異議權,但其只能選擇其中之一行使,且作出選擇后,就阻卻另一種權利行使的可能。理由:一是目的相同性和訴訟經濟原則使然。無論是對案外人的申請復議權,還是對案外人的異議權,法律賦予這二種權利的目的均在于當案外人認為財產保全裁定有損其合法權益時,為其提供法律救濟權利,其目的具有相同性。在目的相同的前提下,案外人選擇其中的一種權利行使后,人民法院必然會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予以審查,此時若再允許案外人行使另一種權利,由人民法院再度進行審查,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不符合訴訟經濟原則。二是審查程序的相似性使然。無論是對案外人的復議申議,還是對案外人的書面異議,法律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審查,而且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審查完畢,對復議申請的審查要求十日審查完畢,如對書面異議要求十五日內審查完畢。十五日以內的審查,更接近于非訟審查,更傾向于形式審查,更致使審查結果的非確權性——非終局性結論。故審查程序的相似性要求案外人僅能擇一行使。三是后續救濟途徑的尚存性使然。案外人申請復議被駁回后,若后來證明財產保全確有錯誤給其造成損失的,對當事人申請的財產保全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五條的規定要求申請予以賠償,對人民法院依職權采取的財產保全可以申請司法賠償;案外人的書面異議被駁回后,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的規定可以提起案外人異議之訴。基于人民法院對案外人的復議申請或者書面異議審查結果的非訟性和非終局性,法律對案外人的后續救濟權利作出了規定,使其有后續權利保障。這也決定了案外人權利行使的選擇性。
綜上所述,案外人不服人民法院財產保全裁定時,法律救濟進路有申請復議和書面異議二種,其可在其中擇一行使,且其另有填補損害的最終救濟途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等級賠償標準
2021-01-12最新勞動仲裁時效是二年嗎
2021-03-21海事法院是否受理買賣合同糾紛
2021-01-13挖黑礦老板不給工資怎么辦
2020-11-08婚前協議公證的意義協議有哪些具體內容
2020-11-20老公有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1-13往年老人贍養費能追索嗎
2020-11-28贍養費不給強制執行立案需要多久
2020-12-23重慶公交車墜江涉及哪些罪名
2021-03-14合同有自動續約嗎
2020-12-17恢復勞動關系一裁終局是否適用
2020-12-31用房屋擔保借款,是否享有抵押權
2021-02-23勞動爭議仲裁調解程序的三個階段
2020-12-14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1-03家庭財產保險案例
2021-01-21家用車擅改運營,保險公司是否能拒賠
2020-12-21保險合同的失效與復效是什么意思
2021-01-05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車沒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23保險公司欺詐銷售如何維權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