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決生效后判決就具有了執行力,你可以要求對方執行判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如果對方不執行判決,你可以向法院申請。法院會發出執行通知,如果對方在執行時間內不執行,法院將會強制執行。但是申請強制執行是有時間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19條明文規定了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六個月。如果過了上面的那個期限。你再申請的話,法院將不再受理。但這個并不代表你喪失實體權利,如果對方承認并履行的話。履行仍然是有效的。
一、民事執行程序的概念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由法定組織和人員運用國家的強制力量,根據生效法律文書的規定,強制民事義務人履行所負義務的程序。法律文書一經生效,義務人應自覺履行。
二、民事訴訟法院宣判后什么時候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要看有沒有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的情形,如果沒有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的情形就不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三、執行條件
執行程序的發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一)必須具有作為執行根據的法律文書,包括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支付令,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書、調解書,公證機關制作的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行政機關制作的依法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決定書。
(二)作為執行根據的法律文書,必須已經發生法律效力,并具有給付內容。
(三)負有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故意拖延、逃避或拒絕履行義務。
需要注意的是,民事執行程序必須有生效的法律文書作為依據,被執行方不配合執行的,還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到目前為止,相信大家對民事訴訟法院宣判后什么時候執行不在疑惑。對于宣判后的執行效率,也就是執行時間,法律也是有明確規定的。并且法律也考慮到實際問題,防止拖延的行為出現,對執行時間也作明確要求。了解更多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案件偵查期間可以聘請律師嗎
2020-12-14右手食指一節截止了怎么賠償
2021-01-31有勞動糾紛案子的員工檔案保管時間是多久
2020-11-30關于孩子姓氏的約定有效嗎
2021-03-07哪些公司可以通過募集設立
2021-03-13發明專利初步審查的范圍怎么規定
2021-03-19行使代位權時能否適用仲裁協議
2021-01-24父母健在孩子能否變更監護人
2020-11-26婚姻關系可以通過什么途徑解除
2021-01-28勞動仲裁調解協議書范本
2020-11-10商業銀行取得執照六個月內未開業怎么辦
2020-11-21建筑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1-30政府回購房土地出讓金要交多少
2021-03-21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后應該如何辦理轉移手續
2020-12-24保姆提供勞務致人損害由誰擔責
2020-12-30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自駕游如何投保交通事故意外險
2021-03-14產品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有哪些
2021-03-05保險合同轉讓的程序有哪些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