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二審都是一個法院嗎
二審有在一審法院上級法院法官審理,也有在原審人民法院進行符合法律規定。
附:《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在本院進行,也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一審和二審的區別:
1、性質不同。
歸根到底,由于審判依據和審判任務的不同,兩者在性質上有區別: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審程序基于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3、審查對象和范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范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并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并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5、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采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6、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質量,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于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并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7、審理期限不同。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這就是說,二審的審理期限比一審期限少1個月。
一審敗訴后需要上訴到二審而不知道具體的內容,可以找律霸網在線律師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泄露個人隱私怎么處理
2021-03-13處理人事爭議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02民事訴訟立案后多長時間開庭需要收費嗎
2020-12-03商標侵權案件抗辯代理詞如何寫
2021-02-08公共場合侮辱他人行為怎么認定處罰
2021-01-03仲裁協議的形式有哪些
2021-02-17能否主張繼承違建房產
2021-03-08簽了就業協議又想解約
2020-12-16競業限制合同里面沒有寫時間有沒有效
2021-03-03確認勞動關系能否中斷索要工資的時效
2021-01-21居民醫保沒繳費怎么辦
2021-01-17人身保險的投保人享有什么權利的
2020-12-11保險公司經辦人擅改簽單日期導致的保險合同糾紛的理賠
2021-01-17保險法釋義第一百六十六條是怎樣的
2021-02-25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之間有哪些不同
2021-03-09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義務責任
2021-01-10河南新鄉律師 告知義務的范圍的一保險合同糾紛的代理詞
2020-11-11土地承包合同中委托人范圍是什么
2021-02-26拆遷補償標準過低能否提起訴訟
2021-01-06街道辦組織征地拆遷,簽補償協議,他們是合法主體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