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監督制度是意定監護的配套制度,意定監護監督人,是指由法院選任、就監護人對監護事務的執行情況定期向法院報告之人。監督人的資格法律上并無限制,準用民法關于監護人資格的規定。關于意定監護監督人的數量,與意定監護人一樣,法律上并無限制,可以選任數人擔當。
意定被監護人應當是年滿十八周歲、智力水平和精神狀況正常的自然人。合同的相對方也就是意定監護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具有監護能力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作為意定監護人的自然人可以是意定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也可以是與其關系密切的其他人。
《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6條第一款規定:“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系密切、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老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法承擔監護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由此可知,意定監護的監督人并不是誰都可以,而是由法院決定,數量上也并沒有特別規定,主要目的是為了及時了解監護情況。意定被監護人可以是成年人,也可以是一個組織,要求該人必須有獨立正常的思考能力,這點要與未成年人監護區分開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格式免責條款產生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31死刑復核期間可以見家屬嗎
2020-12-09如何變更子女的撫養權?
2021-02-07土地轉讓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31包辦婚姻效力有哪些方面
2021-01-10交通事故老人贍養費有多少
2021-01-26沒有簽訂競業限制協議能否追償
2020-11-16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06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0-11-24學生補課導致猝死是誰的責任
2021-03-19勞務合同簽在第三方是什么意思
2021-01-29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人壽保險理賠有怎樣的標準
2021-02-1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上訴案
2021-01-12保險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1-03-16走人行道撞了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5萬能保險 UniversalLife
2021-03-01以個人名義簽訂承包合同屬于家庭財產嗎
2020-12-31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哪些權利
2021-03-01劃撥土地轉讓手續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