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系某勞服公司職工,1993年5月參加工作,該勞服公司屬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單位,該單位于1989年7月19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2001年4月16日被工商部門注銷。1998年8月,公司業務分營后,李某隨其父劃分到公司三產,在報刊分發崗位從事報刊自取工作至2005年初李某自動離崗。2009年9月,李某到勞動保障行政管理部門信訪,訴求說其在崗時單位給她工資福利待遇低,要原企業依照國家政策規定為申訴人辦理各項社會保險,補發相關的工資福利報酬。
據介紹,針對該案有幾種不同觀點,一種認為李某在崗期間沒向所在單位提出工資福利待遇低、參加社會保險等問題,郵電勞服公司注銷、本人離崗時沒及時主張其權利,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李某現在主張權利,早已超過主張權利的勞動仲裁、勞動監察的法定時效,仲裁委和勞動行政管理部門不予受理。另一種觀點認為,李某向仲裁委申請仲裁或者向勞動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勞動監察的時效是過了,但李某現在是信訪,國務院《信訪條例》中沒有關于時效的規定,因此,李某的訴求應該支持。
中國四達勞動爭議調解中心的專家王*玉表示,時效制度是指當事人在法定期間內如不行使某種權利即喪失了請求有關部門運用法定程序保護其有關權利的制度。為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將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期限明確定性為時效,期限為1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仲裁時效中斷的情形: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
仲裁時效中止的情形: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仲裁時效特殊規定: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1年內提出。
李某的情況沒有仲裁時效的中斷、中止及不受仲裁時效期間限制之情形,因此,其申請仲裁的時效已過。另,《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二十條規定: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在2年內未被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發現,也未被舉報、投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查處。前款規定的期限,自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明專利駁回復審周期是多長
2020-11-09質押權人是否可以使用質押物
2021-03-10檢察院不批捕多久放人,不批捕的情形
2020-11-17男方提離婚要求退還彩禮,女方退嗎
2021-01-27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2021孩子上體育課受傷誰來賠
2020-12-24政府單位非法招工如何處罰
2021-01-02一歲寶寶在商場受傷以后責任歸誰
2020-12-10實名購房有什么作用
2020-11-23聘用合同續簽日期可以提前簽嗎
2021-02-04可變更勞動合同的情況有哪些
2020-11-23單位與個人簽訂勞務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3-15交通意外責任如何劃分
2020-12-18交通事故肇事者賠償后保險公司是否適用損害填補原則
2021-03-04海洋運輸貨物有幾種保險
2020-12-08有保險撞死人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0-12-17本案保險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6保險合同的客體包含哪些
2021-01-01出口產品責任保險的費率厘訂原則是什么
2021-02-16保險受益權的主體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