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法院依據申請實施財產保全,還是法院依職權主動采取保全,均有發生錯誤的可能性,表現為申請人在申請訴前保全且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15日內未起訴,被法院解除財產保全,或申請人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敗訴等,這些情形都可能使被申請人蒙受損失。所以,為公平起見,《民事訴訟法》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均規定:因申請財產保全錯誤造成被申請人損失的,由申請人予以賠償。申請財產保全的人,應當是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的一方,當申請人一方不享有權利時,申請保全他方財產就是錯誤的,如給他方當事人造成損失,應當由申請人賠償,人民法院對此不承擔責任。因此,訴訟財產保全的申請人應承擔因申請錯誤給對方造成損失的賠償風險。但因人民法院依職權采取保全措施錯誤造成損失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書拿到下步該怎么辦
2021-02-25國家賠償案件的收費標準
2020-12-23中外合資企業需要設立監事會嗎
2020-11-08連帶責任一般賠償比例
2020-11-26事實勞動關系主要包括哪幾種情形
2021-01-15外嫁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問題
2020-12-14交通肇事罪能判緩刑嗎
2020-11-21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二手房中介常見騙術,買二手房防止上當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哪些合同屬于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1-02-18勞動合同可以代簽嗎
2020-11-17如何審核勞動合同,審核勞動合同要點是什么
2021-02-15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返聘合同續簽再解除有什么條件
2021-01-16單位吊銷了勞動關系是否自動解除
2020-12-15勞務作業承包關系和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2-09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做生意
2020-12-09漢中市事業單位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17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壽險投保的一般流程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