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保全的責任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財產保全錯誤也同樣作了規定:"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因此一旦發現保全申請錯誤,法院可以裁定以申請人提供的擔保對被申請人的損失予以補償,也可以裁定申請人以其他財產權益作出補償。
應指出的是,仲裁委員會既不是財產保全的申請人,也無權對財產保全申請進行審查,因此如果財產保全錯誤,仲裁委員會既不是錯誤的承擔者,也不是判斷是否有誤及錯誤程度的執法者。
一、什么是訴前全保
訴訟中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之后、作出判決之前,對當事人的財產或者爭執標的物采取限制當事人處分的強制措施。
民事案件從人民法院受理到作出生效判決需要經過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法院判決生效后,如果債務人不履行義務,債權人申請強制執行又需要一段時間。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債務人隱匿、轉移或者揮霍爭議中的財產或者以后用于執行的財產而得不到制止,不僅會激化當事人雙方的矛盾,而且可能會使生效的判決不能得到執行。有些爭執標的物,如水果、水產品等,容易腐爛變質,必須及時處理,保存價款,以減少當事人的損失。
二、訴訟中財產保全的適用條件
第一,需要對爭議的財產采取訴訟中財產保全的案件必須是給付之訴,即該案的訴訟請求具有財產給付內容。
第二,將來的生效判決因為主觀或者客觀的因素導致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主觀因素有,當事人有轉移、毀損、隱匿財物的行為或者可能采取這種行為;客觀因素主要是訴訟標的物是容易變質、腐爛的物品,如果不及時采取保全措施將會造成更大損失。
第三,訴訟中財產保全發生在民事案件受理后、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決前。在一審或二審程序中,如果案件尚未審結,就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如果法院的判決已經生效,當事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但是不得申請財產保全。
第四,訴訟中財產保全一般應當由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采取財產保全措施。但是,人民法院一般很少以職權裁定財產保全,因為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依職權采取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錯誤的,應當由人民法院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當事人提供擔保。人民法院依據申請人的申請,在采取訴訟中財產保全措施前,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提供擔保的數額應當相當于請求保全的數額。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可以駁回申請。在發生訴訟中財產保全錯誤給申請人造成損失的情況下,被申請人可以直接從申請人提供擔保的財產中得到賠償。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咨詢,歡迎來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法關于違約金過高的規定
2020-11-11侵權糾紛中律師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什么
2020-11-23交通肇事可以假釋嗎
2021-01-31不同意離婚答辯狀
2020-12-21發生車禍有傷員怎么賠償
2020-12-12代理賣掛犯法嗎怎么量刑
2021-02-01賣自己的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02拆遷中的回遷房有房產證嗎
2020-12-04在哪些情形下勞動合同將會終止效力
2021-02-12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辭職不批準去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0-12-25交通事故保險公司可不可以對肇事方進行追償
2021-02-21飛機延誤險賠償條件是什么
2021-02-07保險合同的效力變更包括哪些
2020-12-19保險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7倉儲物保險的代位求償權
2021-02-12代理人錯簽保單怎么辦
2021-01-29房屋建筑施工承包合同
2021-01-25已經簽訂了安置補償協議,可以反悔嗎
2021-01-23拆遷公司的人員有拆遷主體資格嗎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