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造謠罪最高判刑是多久?
《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二條規定,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制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應對措施
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網絡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有學者認為,謠言與語言同時誕生。從這個意義上看,謠言是社會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現象。當主流文化比較占據優勢的時候,謠言就會自生自滅;當主流文化處于不均衡的狀態時,謠言就會泛濫。加強主流文化建設,要倡導政府誠信行政,誠信開展公共服務;要求政府官員說實話,說真話。用正氣壓倒邪氣,用實實在在的言行粉碎一個個的謠言。時間長了,造謠者沒有市場,謠言也就沒人相信。另一方面,加強公民對網絡的鑒別能力,理性看待,冷靜分析,在傳播途徑中進行網絡謠言的辨別和抵制。
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加強網站建設上動作很大,但是在維護網站上跟進不平衡。尤其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網絡管理為平臺,整合政府職能資源,形成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履行職能解決問題、及時回復問題的機制很不夠。有的職能部門甚至對焦點問題、熱點問題、敏感問題順其自然,不處理不回復,漠視網民關懷,導致官方無聲,謠言橫流。因此,在政府大量公共管理事物、公務活動中,制度性的及時發布政務信息,及時回復網民問題,是防控謠言的重要手段。
完善公民網絡行為法律制度。網絡的虛擬性及相關法律創立的滯后性,刺激了一些網絡謠言的制造者、傳播者的僥幸心理。網絡謠言的制造者、傳播者穿上馬甲,就如入無人之境,肆意制造謊言,混淆視聽,誤導網民,禍害網絡。因此,在網絡謠言被發展到網絡“核武器”的時代,以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前提下,厘清言論自由與造謠中傷的界限、言論自由與侵犯他人隱私的界限、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法律責任的界限,完善法律對網絡謠言民事、行政、刑事等配套的規范,非常必要,非常緊迫。
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和普及,會有越來越多的公民會使用和利用到網絡平臺,那么也是會有許多不法分子會利用網絡的虛擬性制造并傳播一些不實的言論,如果公民仍然知道是虛假的信息仍然進行散播也是屬于嚴重的違法行為,同時在遭受到網絡造謠的情況后也是需要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網絡誹謗怎么認定侵權責任
網絡名譽權的相關法律法規
網絡傳播謠言處罰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黑中介惡意抬高房價違反了哪些法律法規
2021-01-26人身損害鑒定標準
2021-02-05網絡造謠需承擔哪些責任
2020-12-05涉外離婚訴訟有什么風險
2020-12-10行駛證上面的檢驗有效期過期了需要換嗎
2021-03-05死刑復核期間可以見家屬嗎
2020-12-09只要軍人不同意就不能離婚了嗎
2020-11-28夫妻一方是精神病人的婚姻有效嗎
2020-12-13沒有簽勞動合同申請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1-03-02當事人對合同可以約定附條件嗎
2020-12-15借款擔保協議保質期有多久
2021-02-28清潔工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5股份公司章程是否需要備案
2021-02-17夫妻財產分割:人身保險合同權益的分割
2021-01-29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24保險欺詐及其防治
2021-03-04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打車出車禍可理賠嗎
2020-12-18交通10級傷殘理賠多少錢
2021-02-03定值保險合同可以適用于哪些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