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申請撤銷之訴制度
為了規制惡意訴訟,保護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權利,2012年修改的《民事訴訟法》新增了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賦予沒有參加訴訟的第三人通過提起訴訟的方式,撤銷原生效法律文書。根據立法原意,我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是指當第三人因不可歸責于己的事由而未參加原案審理,但原案的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使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可以請求法院撤銷或改變原案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中對其不利部分的訴訟程序。
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特征
1、屬于一種事后救濟機制。第三人撤銷之訴則不同于前述參加之訴,是在原案已經生成具備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之后,對非因自身原因而未能參加到原案訴訟程序中的第三人所提供的事后救濟機制,以扭轉其合法民事權益受損的局面。
2、屬于一種特殊性、非通常的救濟機制。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對原裁判之既判力的沖擊和挑戰。就我國目前的立法來看,在增設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前,對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產生沖擊的程序制度只有審判監督程序。鑒于此,在適用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過程中,須有效平衡保護第三人民事權益與維護司法權威和秩序之間的關系,通過適當的程序配置來避免該救濟路徑被濫用,并進而最大程度地發揮該制度的預設功能。
3、屬于一種以保護第三人的民事實體權益為主要目的的訴訟程序。第三人未能獲得充分的事前程序保障并非啟動撤銷之訴的唯一或核心事由,若第三人的民事權益并未受到原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損害,則其無權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4、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提起主體具有法定性與特定性。法定性是指有權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主體由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而特定性則是指有權提起撤銷之訴的只能是前訴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即原本應具有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地位的民事主體),并且該當事人還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即非因可歸責于本人的事由而未能參加訴訟、與本訴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案外第三人可以通過第三人撤銷之訴來防止受到損害。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使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就可以請求法院撤銷或改變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中對其不利部分。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退休金是單位發還是國家發
2021-02-17適用監視居住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4丈夫意外身亡公婆捏著賠償款不放
2021-02-02質押的匯票要解押才能背書嗎
2020-12-28把自己的孩子送養出去犯法嗎
2020-11-20可作為遺產繼承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13與臺灣人的結婚手續
2021-02-09子女拒付贍養費怎么辦
2020-11-21公司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
2020-11-28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21以房養老和養兒防老哪個更告譜
2020-11-26保險合同生效程序
2021-02-25保險經紀人的條件資格有哪些
2021-02-23保險合同的爭議
2021-03-14摩托車發生事故如何快速理賠
2020-11-17冰雹砸車保險賠嗎,如何理賠
2021-02-22保險法定受益人具體是指哪些人員
2020-12-19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是什么,包括哪些特征
2021-02-07土地承包及其程序是什么
2020-11-09新農村建設房屋拆遷補償新標準出臺,農民虧了嗎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