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公告送達費用誰承擔?
由原告墊付,可事后要求被告返還。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七條明確規定通過公約、外交、訴訟代理人、代表機構或者郵寄等途徑不能送達的,應當進行公告送達。但是,對于通過其他途徑送達長期沒有回音的,有關法院根據案件的有關情況能夠合理地推斷已經不能送達的,應當即行公告送達。公告送達時,應當通過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報紙或者其他新聞媒體進行。自公告之日起滿6個月的,即視為送達。
根據最高法院民事訴訟司法解釋第五百三十四條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經用公告方式送達訴訟文書,公告期滿不應訴,人民法院缺席判決后,仍應當將裁判文書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八項規定公告送達。自公告送達裁判文書滿三個月之日起,經過三十日的上訴期當事人沒有上訴的,一審判決即發生法律效力。
應當注意,海牙送達公約并不排除締約國采用其他有效途徑送達訴訟文書。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幾種送達方式,除公告送達外,其他幾種方式不分先后次序,只要不與公約相沖突,人民法院可以使用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其他途徑送達。只有公約與我國法律相沖突的,才優先適用公約的規定。
涉外民事訴訟中的送達
在涉外民事訴訟中,如果當事人在我國領域內居住,訴訟文書和法律文書的送達方式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的一般規定;如果當事人在我國領域內沒有住所,則按照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送達。
1.依條約規定的方式送達,即依照受送達人所在國與我國締結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中規定的方式送達。
2.通過外交途徑送達,即人民法院將需要送達的訴訟文書交給我國外交機關,由我國外交機關轉交給受送達人所在國駐我國的外交機構,再由其轉送該國的外交機關,然后由該國外交機關將訴訟文書轉交給該國有管轄權的法院,最后由法院將其送達受送達人。
3.由我國駐外國使、領館代為送達。對住在外國的中國籍當事人可以由我國司法機關直接委托我國駐當事人所在國使、領館代為送達訴訟文書。
4.向受送達人委托的人送達。
5.向受送達人設在我國的代表機構送達。
6.郵寄送達。在受送達人所在國的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郵寄送達。
7.公告送達。在以上幾種送達方式都不能采用時,可以通過公告送達,公告送達的期間為6個月,自公告之日起滿6個月的即視為送達。
律霸網上面還有律師長期駐留,有任何涉外公告送達法律相關的問題,可以直接在線咨詢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2000元贍養費父母能領多少
2021-01-30仲裁協議的獨立性具體是怎么樣的
2021-03-04債務人在債權轉讓時的抗辯權的規定
2020-11-25國有農場農用地征收如何補償
2021-03-20五險一金糾紛的處理規則是什么
2021-03-07勞務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9離職補償金沒給怎么辦
2020-12-27石家莊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2-27事業單位勞動糾紛是否可仲裁
2021-01-02航空運輸貨物保險的責任范圍怎么劃分
2020-11-13何謂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
2021-01-07保險經紀人的主要分類有哪些
2021-01-20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
2021-02-02人身保險的保險人有代位求償權嗎
2020-12-05投保人在投保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2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1-29施工中車輛碰撞保險賠償嗎
2021-02-13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1-24投資連接險: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2021-02-15土地轉讓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