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秘密是每個企業的利益根源所在,它不為公眾所知悉,每一個企業擁有商業秘密權,所以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那究竟什么是侵犯商業秘密行為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定義:
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是指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披露、使用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以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1995年11月23日發布)指出,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3)根據法律和合同,有義務保守商業秘密的人(包括與權利人有業務關系的單位、個人,在權利人單位就職的職工)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在實踐中,第三人的行為可能與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
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行為要點:
(1)認定是否構成侵權,必須首先依法確認商業秘密確實存在。
(2)行為主體可以是經營者,也可以是其他人。反不正當競爭法規范的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實施者,絕大多數要求其具有經營者的身份,而侵犯商業秘密的人則不受該限制。
(3)客觀上,行為主體實施了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實施的方式有盜竊、利誘、脅迫或不當披露、使用等。
(4)以非法手段獲取、披露或者使用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已經或可能給權利人帶來損害后果。
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法律責任:
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侵犯商業秘密行為規定的處罰方式,一是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二是可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實踐中,權利人還可依照合同法、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對違反約定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要求制裁。
此外,我國刑法第219條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罪。對有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照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單位罰金;照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侵犯商業秘密會給相關權利人造成重大的損失,因此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會構成犯罪。即便如此,也依舊有人禁不住利益的誘惑或作出侵犯他人權益的行為,相關權利人一定要將自家的商業秘密保護好,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本文由律霸為你整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侵犯商業秘密罪的行為特點有哪些?
保守商業秘密協議書有哪些內容
有哪些保護商業秘密的途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激勵行權有時間限制嗎
2021-02-05家庭贍養協議書
2020-11-14什么是瀆職侵權罪
2021-02-14事實婚姻一方死亡另一方有權取得死亡撫恤金嗎
2021-01-27簽訂勞動合同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1-03-19用人單位私自修改合同期限該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企業能辭退哪些員工
2020-12-212020疫情期間裁員怎么賠償
2021-03-22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地
2020-12-18產品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有哪些
2021-03-05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保險欺詐有哪些形式
2020-12-11交警隊和保險公司對事故認定不一樣怎么辦
2021-03-09被保險人或投保人保戶須知
2021-02-03農村開荒地能不能建房
2020-12-21土地流轉協議要交押金合理嗎
2021-03-02土地流轉補償新標準是什么
2020-12-18舊房拆遷回遷戶補償面積怎么計算
2021-03-11房屋拆遷補償包括哪些方面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