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員工泄露商業秘密應該怎么樣辦
1、民事賠償責任,一般來說,泄露商業秘密給權利造成損失的,侵權人要承擔賠償責任。
2、刑事責任,如果泄露商業秘密造成權利人損失較重的,根據具體情況,就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了。按照法律上的規定,將要承擔以下的刑事責任:
(1)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將要受到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還要處罰金或者單獨處罰金;給權利人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就可能要被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限徒刑,并且判處罰金。
(2)明明就知道或者應該是知道上面行為,還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將會被以侵犯商業秘密罪論處。
3、行政責任,泄露商業秘密的,權利人可以找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接下來有關部門就會根據泄露秘密的情形,對侵權人做罰款等處罰。
二、企業發現商業秘密泄露該怎么維權
1、民法救濟 如果像員工跟公司有簽訂保密協議的,那就根據合同的約定,如果員工違反了保密條款,即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公司可以根據保密合同的約定,或要求商事仲裁或進行訴訟,要求員工賠償相應的損失。
如果有人實施了法律規定的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并給公司造成嚴重損害后果的,公司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員工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和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2、刑法救濟 如果侵犯企業商業秘密的行為比較嚴重,給公司造成嚴重損失,公司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刑事自訴或向公安機關控告,要求立案偵查。追究侵權人的刑事責任,并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賠償相應的損失。
3、行政法救濟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暫行規定》,公司認為其商業秘密受到侵害,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查處侵權行為。
公司因損害賠償問題也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提出調解請求,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損害賠償。
三、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定義:
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是指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披露、使用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以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1995年11月23日發布)指出,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3)根據法律和合同,有義務保守商業秘密的人(包括與權利人有業務關系的單位、個人,在權利人單位就職的職工)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在實踐中,第三人的行為可能與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監察委是行政監督嗎
2020-11-24政府規劃的宅基地建房可以買賣嗎
2021-03-05產假188天怎么計算
2020-12-22勞動仲裁可以按合同履行地仲裁嗎
2020-12-17單位集體逃稅稅務局如何處罰
2021-01-08行政處罰最短要多長時間
2021-02-27有限合伙退伙后承擔連帶責任嗎
2020-12-18民法典草案變化:無人照料的“被監護人”誰來保護
2021-01-01家庭冷暴力的類型
2021-01-2265歲老人房子還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0-12-22公司非破產清算有哪些操作流程及要點
2020-11-18臨時用地到期可以處罰嗎
2021-01-12公司注銷勞動合同是否自動終止
2020-12-28勞動保障公益崗幾年解除合同
2021-03-23競業限制時間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但不得超過多久
2020-11-29勞務分包內部承包協議是否合法
2021-02-03兒童意外險不得超過多少
2020-12-30交強險被保險公司拒賠,怎么維權
2021-03-05在房子上刮下來一板磚把車砸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18承包合同具有民事責任嗎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