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請。該規定表明,法律規定的申請回避權必須等到開庭審理時才由審判長當庭告知,并當場詢問當事人。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采取這種方式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申請審判法官回避的權利存在諸多弊端,不利于當事人充分行使申請回避的權利。一是法律規定當事人申請回避的人員包括審判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勘驗人員。事實上,這些人員在開庭前就已開始履行各自的職能,并直接影響著案件的實體處理結果。等到開庭時才告知當事人可以申請回避,而這些人員在開庭之前履行的職能依然有效,這顯然違反了申請回避權的立法本意。二是案件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也會因不知道自己享有的這一合法權益而未提出,實際上并未享有法律賦予的這一權利。三是大多數二審案件都采用書面審理的方式,進而作出裁判,當事人連法官都未見到,申請回避權又從何而談?四是當事人對審判法官的個人信息并不知情,即使存在回避情形,也會因不知情和時間緊等原因而無法充分行使回避權。
為此建議:一是受理時告知。即法院一旦受理案件,應以適當的方式告知案件當事人其享有的申請回避的權利。二是案件承辦人確定后告知。在案件的承辦人員確定好之后,應以書面形式告知當事人案件具體承辦法官、書記員、其他人員的姓名和個人情況,對有些重大、疑難情況可能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的案件,還應告知院長、審判委員會成員的姓名和個人情況。三是詢問程序必不可少。審判法官在正式開始審理之前,應當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回避。這一詢問程序是對當事人申請回避權的最后提示,所以無論在一審、二審或是再審程序中都必不可少。
總之,為保障民事訴訟當事人充分行使申請回避權,法律應對申請回避權的告知程序作出明確規定,我們司法機關也應當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同時也要為當事人依法行使申請回避權創造必要的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病住院公司解除合同怎么補償
2021-03-25錄制視頻添加了背景音樂算侵權嗎
2021-02-22小區收費停車場被盜無監控如何維權
2021-02-01交通違規罰款收取的滯納金會超過本金嗎
2020-11-20實際住房面積比老宅基證面積小怎么辦
2021-01-30誤工費怎么計算?誤工費計算公式
2021-02-17簽訂集體合同應當經過哪五個程序
2020-11-13什么叫集資房,集資房買賣最新規定
2021-01-05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2020-12-07公司支付給個人勞務費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0-12-28公司搬遷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3-09勞動訴訟的審理程序是什么
2021-01-09雇員保險金權益
2020-12-25平安意外險理賠時間需要多久
2020-12-12飛機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7出國旅游保險選購要注意的點有哪些
2020-11-23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嗎
2020-12-12意外傷害保險,猝死是否理賠
2020-11-15承運人無單放貨,正本提單持有人如何索賠?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