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xx律師事務所陳律師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新修正的民事訴訟法(以下稱“新民訴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民訴法自1991年實施以來的第二次修改,本次修改是對原民訴法(2007年修改,2008年4月1日實施)的進一步完善,同時也新增了公益訴訟、小標的額一審終審等制度的設立。這就要求執業律師在案件代理工作中與時俱進,精益求精。
[關鍵詞1]小標的案件,一審終審,大大減少了律師的工作量,縮短了當事人申請執行的時間
新民訴法第一百六十二條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30%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原民訴法對于民事訴訟案件統一實行二審終審制,即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均有權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二審,在二審審判終結前一審判決并不生效。但在律師代理實務中,我們發現:個別當事人為拖延審判時間,延長法院執行期限,對一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判決依然無故提出上訴。一個簡單的案子有時能拖延大半年甚至更長時日;另一方面,針對有些簡單的侵權、借款、租賃糾紛案件等,部分權利人擔心訴訟時間太長,權利可能得不到及時救濟而決意放棄訴訟,采取一些非正常的甚至是違法手段進行“私力救濟”,結果造成了更大的損失,有的權利人反而變成了侵權人。
針對上述情況,新民訴法對于小標的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一審案件,增設“一審終審”制度,有助于減少當事人的訴累和律師的代理工作,節約司法資源,使公平正義得以及時實現。
[關鍵詞2]律師指導當事人選擇法院,應選“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
新民訴法第三十四條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原民訴法已經確立了“約定管轄”制度,即當事人可以通過約定,來選擇合同糾紛案件將來起訴時所管轄的法院。新民訴法在原民訴法規定的“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5類固定約定管轄地之外,增加了“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使得原來5類固定管轄地變成了實際聯系地的列舉,在實際中使得約定管轄更加靈活。另外,將約定管轄案件的范圍,由原來僅適用于“合同糾紛案件”,擴大到了“合同或者其他財產糾紛案件”。
律師代理實務中,有時苦于找不到就近的、合適的案件管轄法院而絞盡腦汁,疲于各地奔波。新民訴法的實施,讓律師在實務中就管轄問題有了更加靈活操作的空間。
當然,在適用約定管轄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且約定的地點不能與爭議沒有任何實際聯系。
[關鍵詞3]法院快速送達法律文書,審判效率提高,便于律師工作開展
新民訴法第八十七條第一款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
司法實踐中,有些當事人因在外地出差或者搬家等原因,經常無法收到法院郵寄的起訴狀、答辯狀、舉證通知、開庭傳票、上訴狀等法律文書,有時還因此喪失了舉證、答辯等訴訟權利。也有個別當事人為拖延審判期限,故意不接收法院送達法律文書,導致法院只能一次次以公告的形式送達法律文件。這些情況都大大增加了司法成本、延長了案件的結案時間。
新民訴法增加了新的送達方式,使法院可以在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通過傳真、電子郵件等便捷的方式送達除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以外的法律文書,有效提高了審判效率,減少了當事人訴累。
[關鍵詞4]律師協助當事人解決立案難問題
法院不予受理起訴的,必須出具裁定書,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
新民訴法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立案難”一直是老百姓時常反映的問題。原民訴法雖然規定了:法院認為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的起訴,有權裁定不予受理,原告不服裁定,可以依法提起上訴。但個別地方法院,收到原告起訴狀后,以審查起訴材料為由,遲遲不予答復,對于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僅以口頭形式做出不予受理裁定,造成原告上訴權利無法正常行使。
新民訴法明確規定,符合起訴條件的,必須在七日內立案,不予受理的裁定必須以書面形式做出,從而有效保障了當事人的訴權。
[關鍵詞5]生效判決遺漏第三人導致錯案,律師可協助第三人直接起訴改變原判決
新民訴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原民訴法規定,對于生效的判決、裁定,除非依法定程序,啟動審判監督程序改判或撤銷,否則具有強制性的通用力,任何法院、仲裁機構不得作出與生效裁決相悖的裁決。如有一個生效判決因第三人未參加訴訟,而做出了錯誤判決,該第三人只有在法院啟動再審程序,并經過重審審判程序(僅再審案件的重審就可能經歷一審、二審)將原判決改判或撤銷,方可再提起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比打“兩個官司”更為復雜的訴訟過程,往往會持續數年以上。
[關鍵詞6]法院可以發“行為令”,律師代為申請保全措施擴大
新民訴法第一百條第一款人民法院對于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原民訴法規定,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的案件,法院可以依當事人的申請或依職權采取財產保全措施,但保全的措施僅限于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新民訴法將“責令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作出一定行為”作為新增的保全措施,對于保障判決的執行、避免判決生效前一方行為給對方當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7]提醒當事人:虛假訴訟侵權、通過惡意訴訟逃避執行等行為,將受到法律嚴懲
新民訴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三條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司法實踐中,會有當事人為達到侵占他人財產的目的或者是為了逃避執行,與他人串通“炮制”一些“自我”訴訟,通過法院的判決,將他人應得的財產判給了“同伙”,這就是典型的虛假訴訟或惡意訴訟。
虛假訴訟、惡意訴訟情節嚴重的,很可能觸犯刑法,構成詐騙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妨害作證罪等刑事犯罪,希望“當事人”莫要以身試法。
[關鍵詞8]新增公益訴訟案件類型,為進一步探索公益訴訟制度開啟程序大門,拓寬了律師執業空間
新民訴法第五十五條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民訴法沒有將公益訴訟作為案件類型。新民訴法新增了公益訴訟案件類型,將環境污染、大范圍侵犯消費者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列入公益訴訟的范疇,并規定法律授權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作為原告起訴。
目前,我國還無任何法律授權有關機關或組織提起公益訴訟,公益訴訟的審判原則、審判程序、責任承擔,收益的獎勵與分成等一系列理論和制度問題,還需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研究和完善。但畢竟,中國公益訴訟制度的程序大門已經開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子女可否代父母追討贍養費
2020-11-30對因產品質量問題引起的糾紛應當采取何種方式解決
2021-02-12治安管理處罰的基本準則是什么
2021-02-02專利證書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3-01襲警罪一般判多久
2020-12-09剝奪政治權利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2重婚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如何舉證,離婚能否得到賠償
2021-03-18不辦酒席就不算正式結婚嗎
2021-03-20法院強制措施是否影響征信
2020-11-23設立商業銀行要公告嗎
2021-02-04未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0-12-28競業限制協議未蓋公章有效嗎
2020-12-10競業限制協議蓋公章有效嗎
2021-02-21勞務合同什么法律關系
2021-02-25什么情況可以適用勞務合同
2021-01-09離職多久中斷勞動關系
2020-11-19個人雇主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0-11-30投資理財保險的適用人群
2020-12-05保險合同的概念是怎么樣的
2021-01-05撞墻事故該怎樣索賠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