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人辨認犯罪嫌疑人的規定
依據辨認標準的不同,辨認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
1、根據辨認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人身辨認、照片辨認、物品辨認、場所辨認以及尸體辨認。
2、根據辨認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一對一”辨認和混雜辨認。其中混雜辨認中又包括了對照片、物品的混雜辨認以及對嫌疑人的列隊辨認。
3、根據辨認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被害人辨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辨認以及證人辨認。
4、根據辨認階段的不同,可以分為偵查辨認和法庭辨認。
辨認筆錄一直當做證據使用,但他屬于法定證據形式的哪一種一直不明確。有人認為,被害人的辨認筆錄屬于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的辨認筆錄屬于犯罪嫌疑人供述,證人的辨認筆錄屬于證言。新《刑事訴訟法》把辨認筆錄規定為一種獨立的證據形式。
雖然辨認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證明方法在偵查和審判實踐中被廣泛使用,辨認筆錄作為法定的證據種類亦被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所確認,但是我國立法有關辨認程序的規范卻付之闕如。由于1996年刑事訴訟法沒有作出相關規定,在實踐中,對人和物的辨認無法可依,導致偵查人員在組織辨認時做法不一,辨認結果的隨機性很強,缺乏客觀性。
為了彌補立法上的空白,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在《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和《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中對辨認程序作出了相應規定。
1998年公安部出臺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對辨認做出如下規定:
第二百四十六條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偵查人員可以讓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或者證人對與犯罪有關的物品、文件、尸體、場所或者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
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應當經辦案部門負責人批準。
第二百四十七條辨認應當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主持辨認的偵查人員不得少于二人。
組織辨認前,應當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征,避免辨認人見到辨認對象。
第二百四十八條幾名辨認人對同一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時,應當由辨認人個別進行。
第二百四十九條辨認時,應當將辨認對象混雜在其他對象中,不得給辨認人任何暗示。
辨認犯罪嫌疑人時,被辨認的人數不得少于七人;對犯罪嫌疑人照片進行辨認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第二百五十條對犯罪嫌疑人的辨認,辨認人不愿意公開進行時,可以在不暴露辨認人的情況下進行,偵查人員應當為其保守秘密。
第二百五十一條辨認經過和結果,應當制作《辨認筆錄》,由偵查人員簽名,辨認人、見證人簽字或者蓋章。
201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對辨認做出如下規定:
第二百一十條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檢察人員可以讓被害人、證人和犯罪嫌疑人對與犯罪有關的物品、文件、尸體進行辨認;也可以讓被害人、證人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或者讓犯罪嫌疑人對其他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應當經檢察長批準。
第二百一十一條辨認應當在檢察人員的主持下進行。在辨認前,應當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被辨認人或者被辨認物的具體特征,禁止辨認人見到被辨認人或者被辨認物,并應當告知辨認人有意作假辨認應負的法律責任。
第二百一十二條幾名辨認人對同一被辨認人或者同一物品進行辨認時,應當由每名辨認人單獨進行。必要的時候,可以有見證人在場。
第二百一十三條辨認時,應當將辨認對象混雜在其他人員或者物品之中,不得給予辨認人任何暗示。辨認犯罪嫌疑人時,受辨認人的人數不得少于五人,照片不得少于五張。辨認物品時,同類物品不得少于五件,照片不得少于五張。
第二百一十四條辨認的情況,應當制作筆錄,由參加辨認的有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第二百一十五條人民檢察院主持進行辨認,可以商請公安機關參加或者協助。
辨認多少由公安機關主持進行的,少數由檢察院主持進行,法官和律師只能見到辨認筆錄,無法見到辨認的經過。
偵查措施的辨認
辨認的概念和意義
1:根據最高檢察院《規則》和公安部《規定》,辨認是指在偵查中為了查明案情,必要時讓被害人、證人以及犯罪嫌疑人對與犯罪有關的物品、文件、尸體、場所或者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的一種偵查行為。
辨認對于核實案件有關證據,查獲犯罪嫌疑人等具有重要意義。
2:辨認的程序
(1)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各自管轄案件的偵查過程中,需要辨認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分別經辦案部門負責人或者檢察長批準。
(2)辨認應當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
(3)多個辨認人對同一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時,應當由每位辨認人單獨進行辨認。必要時,可以有證人在常
(4)辨認時,應當將辨認對象混雜在其他人員或物品中,不得給辨認人以任何暗示。
(5)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辨認人不愿公開進行的,可以在不暴露辨認人的情況下進行,偵查人員應當為其保密。
(6)對于辨認的情況,應當制作筆錄,由主持和參加辨認的偵查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名或蓋章。
犯罪嫌疑人(suspectcrimesuspect),又稱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刑事訴訟的公訴案件中,被認為有犯罪行為而尚未被提起公訴的人。包括被報案、控告、舉報的人,被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的人,被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人。一旦被提起公訴,就改稱為“被告人”。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這方面的知識的詳細的介紹,以及對于犯罪嫌疑人的辨認是需要按照相關的法律條文進行規定的,以及是需要按照要求才可以進行的,如果對于這方面還有其他任何的問題,隨時歡迎來咨詢律霸網的相關顧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輛質押到期是否可以直接處理
2021-01-18掛靠在買賣合同是否有效嗎
2020-12-08有拆遷安置房后再購房還算首套房嗎
2020-12-02哺乳期員工不服從調崗可以開除嗎
2020-11-12哪些使用注冊商標行為應限期改正
2021-03-06投資人與合伙人的區別
2021-01-18重婚罪的追訴時效是多久
2021-01-16贍養費不給強制執行立案需要多久
2020-12-23現在房產抵押都有他項權證嗎
2021-01-05雇傭關系無底薪可以嗎
2021-02-21政府回購房買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2祖父對未成年孫子恨鐵不成鋼,可以撤回贈與的房子嗎
2020-12-10拆遷安置房加子女名字怎么弄
2021-02-16辦理抵押需要扣留房產證嗎
2021-01-14企業和個人勞動關系如何證明
2020-11-30用工備案的用工形式是什么意思
2021-02-13勞務派遣能否獲得賠償
2021-01-18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什么時候結束
2021-03-20人壽保險理賠有怎樣的標準
2021-02-14國內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