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調解書是雙方當事人自行來取嗎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進行調解后,雙方達成協議的,法院會出具調解書,調解書會送達到雙方當事人,不用當事人取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第八十五條?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制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調解書生效日期根據最后收到調解書的當事人簽收的日期確定。
行政訴訟調解的原則
(一)自愿、合法原則
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時,是根據當事人自愿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調解是終結訴訟、解決糾紛的重要手段,調解合法成立后具有實質上的法律效力。建立行政訴訟調解要充分體現當事人雙方的共同意愿,同時能夠保障原告有與被告平等協商的能力,堅持合法性調解應確立為行政訴訟調解的基本原則。很多情況下,依法調解能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還能監督和促進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
(二)調解不能超越被告法定職權原則
行政主體的行政職權是國家賦予它的以實現管理國家為目的權力,是公權,不允許任意處分,被告處分或放棄的權利限定在法定權限范圍內。行政訴訟上的調解不能以放棄、犧牲國家的權利來換取“息事寧人”的目的。行政機關只有在不違背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不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才可適用調解解決糾紛。
(三)調審結合原則
行政審判實踐中的協調作用發揮已證明在行政訴訟過程中,調解不論是審前還是審判中,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妥善解決行政糾紛。當然,調解不應僅限于一審程序,行政訴訟調解的確立已給予當事人的程序選擇權,在二審、再審程序中適用調解,也能夠更好、更有效地保護當事人的權利。
(四)原告利益優先原則
作為行政行為的相對人的原告往往處于弱勢地位,維護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不能以損害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為代價,應在充分保護原告利益的前提下進行調解。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進行調解后,雙方達成協議的,法院會出具調解書,調解書會送達到雙方當事人,不用當事人取的。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贈與算二套房嗎
2021-01-17購買使用盜版產品算侵權嗎
2021-01-14工地上工作誤傷工友誰承擔責任
2021-03-20涉外結婚證公證必須雙方嗎
2020-11-13對募股申請的審批有哪些規定
2020-11-25引起效力待定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08怎樣做好訴訟前的準備
2020-12-25集資合作建房包括哪些條件
2020-12-01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是如何的
2021-02-10延長醫療期后解除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1解除勞動合同后多久能取公積金
2020-12-01實習期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06雇傭關系和勞動關系的法律區別是什么
2021-02-07離婚時人壽保險如何分割
2020-11-11自駕車死亡意外保險陪不賠
2021-01-01財產險是怎樣收費的
2021-02-14重復保險如何賠付
2021-02-08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繳費期對保單利益有影響嗎
2021-02-18車險責任應賠償多少比例?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