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離婚經濟補償?離婚經濟補償的條件有哪些?離婚經濟補償和離婚經濟賠償雖然只有一字之別,但是區別卻是天差地別的。下面,律霸為您介紹離婚經濟補償的相關法律知識。
一、什么是離婚經濟補償?
離婚經濟補償是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實行分別財產制的夫妻離婚時,對家庭事務付出較多義務的一方,在離婚時有權獲得另一方經濟補償的制度。而離婚經濟賠償是在夫妻一方存在過錯時,離婚應該給予無過錯方民事賠償的制度。
二、離婚經濟補償應該滿足什么條件?
離婚經濟補償是對夫妻一方在婚姻生活中的付出所給予的經濟補償。離婚經濟補償應滿足什么條件呢?
(1)婚后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
適用家務補償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夫妻對婚后財產進行了約定。這種約定只能是對婚后財產的約定。針對此種情況,如果離婚時按 照約定分割財產,則對那些對家庭事務付出較多的一方有失公平。如果雙方約定只是針對婚前財產,或者約定婚后財產為共同所有,則不適用該條規定。因為,如果未約定夫妻婚后財產分割的方式,夫妻婚后的財產大部分應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財產分割時則不會出現對一方不公的現象。
(2)請求方付出較多家庭義務;
首先,這里的義務是指家庭義務,也就是“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夫妻和家庭生活方面的義務。如果是其他方面的義務,則不適用這里的補償規定。其次,對家庭義務付出較多。如果雙方付出基本相等,也就不存在誰補償誰的問題。
(3)離婚時提出;
這種補償請求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只能在離婚時提出,不能是離婚之前,也不能是離婚之后。
三、離婚經濟補償的數額是多少?
首先,離婚經濟補償是對婚姻生活中對家庭生活付出較多一方經濟上的補償。是給予補償的數額和給付方式,應首先由雙方協商確定;協議不成時,應由人民法院在查明夫妻雙方各自財產狀況以及一方多付出義務情況的基礎上,按照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確定。具體來說,應斟酌以下因素:
1、一方付出義務的多少。離婚經濟補償是對夫妻分別財產制的限制。這種根據付出家務勞動的強度和時間、協助對方工作的多少來確定補償數額,實際上就是將家務勞動和協助工作的價值貨幣化。為此,可以將向市場購買同等工作量的家務勞動所需要的價格、雇用他人需要花費多少成本作為參考因素。
2、少付出義務一方因之獲得的利益。獲得的利益不僅包括有形的財產價值,如收入、購置的房產等,而且包括無形的可期待性利益,如文憑、執照、專業職稱、尚未獲得利益的知識產權等。在確定補償數額時,既應考慮少付出義務的一方因而獲得的有形財產價值,更應考慮因之獲得的無形的可期待財產利益的價值。
3、雙方的財產狀況及其經濟能力。如果對方的經濟能力無法達到受補償方的要求,即使確定了高額的補償數額,在實際操作中因為不能實現則沒有任何意義。
在實際生活中,很多網友甚至不知道應該索取離婚經濟補償,看了上面的文章,如果滿足上面的條件,請您再慢慢的看一遍。如果不符合上面的條件,則也不必要擔心,因為夫妻婚后的收入大部分應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一般情況下平均分割,所以也不必過于擔心。
:
一方想要提出離婚經濟補償的話,有哪些條件?
收集離婚損害賠償證據的方法
哪些情況下可以提出離婚損害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郭煒律師,法學學士、工商管理學士,是廣東洋三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廣東洋三律師事務所是廣東省中山市第一批改制成立的合伙制律師事務所,因出色的業績被中國政法大學定點為“教學實踐基地”。郭煒律師從事法律職業多年,通過多年從事法律學習和實踐,始終恪守法律底線,勤勉盡責地處理每一個案件,為當事人提供最專業的法律服務。 擅長領域主要包括常年法律顧問(協助企業處理日常法律事務以及訴訟事務),商事訴訟業務(民商事領域的爭議解決與訴訟、公司勞動人事、交通事故等)及刑事辯護。 如需要委托代理,聯系電話、微信:13326980486。地址:廣東省中山市東區東裕路26號洋三律師大廈
輕傷鑒定標準是如何的
2021-01-13股權轉讓后的股權比例不變屬于股權變更信息嗎
2020-12-23治安處罰過的算累犯嗎
2021-02-06坐滴滴出交通事故怎么辦,責任怎么分
2021-02-05交通事故發生后能私了嗎
2021-01-24單憑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立案嗎
2021-03-17雙倍賠償金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9存單質押貸款轉讓可以嗎
2020-12-08銀行可以申請債務人財產保全嗎
2020-11-16學生課間玩游戲受傷學校該負責任嗎
2021-01-04購房要注意的知識有哪些
2021-01-13個人轉讓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1-02-08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2020-12-19如何選擇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
2020-12-22意外險的理賠依據有哪些
2021-01-16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1-03-04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海上運輸保險的承保范圍
2020-11-16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應當繳納哪些稅
2021-01-08保險人履行給付義務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