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生活中,男女因分居而起訴離婚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那么,根據我國婚姻法規定,男女分居多久可以要求判離婚呢?另外,是否以感情不和作為前提呢?現在,我們將在下文就以上問題為您做詳細地法律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男女分居多久可以要求判離婚? 因感情不和分居滿兩年。
《婚姻法》 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準予離婚:......(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第三十一條 男女雙方自愿離婚的,準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愿并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綜上所述,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二條可知,男女“分居滿兩年”,并且這是因為“感情不和”,這兩個條件必須全部具備,缺一不可,如果中途因為有其他事情而感情恢復或者合居的,不列為此種情形。另外,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一條可知,無論男女雙方是自愿離婚還是訴訟離婚,離婚都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即即使是“因感情不和分居滿兩年的”也要經過法定登記或經人民法院判決才算離婚,否則無論分居多長時間都不算離婚。
延伸補充:
夫妻感情不和的認定標準:
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結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它原因不能發生性行為,且難以治愈的。
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結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難以共同生活的。
3、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后經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對方患有精神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4、一方欺騙對方,或者在結婚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結婚證》的。
5、雙方辦理結婚登記后,未同居生活,無和好可能的。
6、包辦、買賣婚姻、婚后一方隨即提出離婚,或者雖共同生活多年,但確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7、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滿2年,確無和好可能的,或者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后又分居滿1年,互不履行夫妻義務的。
8、一方與他人通奸、非法同居,經教育仍無悔改表現,無過錯一方起訴離婚,或者過錯方起訴離婚,對方不同意離婚,經批評教育,處分,或在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后,過錯方又起訴離婚,確無和好可能的。
9、一方重婚,對方提出離婚的。
10、一方好逸惡勞、有賭博等惡習,不履行家庭義務、屢教不改,夫妻難以共同生活的。
11、一方被依法判處長期徒刑,或其違法、犯罪行為嚴重傷害夫妻感情的。
12、一方下落不明滿二年,對方起訴離婚,經公告查找確無下落的。
13、受對方的虐待、遺棄,或者受對方親屬虐待,或虐待對方親屬,經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諒解的。
14、因其他原因導致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
根據上文可知,對于男女分居滿多久才算離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掌握的是,該分居必須是因為感情不和,該兩年必須是連續計算。其次,即使因為感情不和分居滿兩年,男女雙方也要經過法定程序辦理才算離婚。另外,我們應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不和呢?我們已在上文就該問題為您做了詳細闡述,此處不再贅述。如果您對此還有其他不明白的,請您及時咨詢律霸,我們將盡快為您答疑解惑。
分居幾年自動離婚呢
分居期間債務離婚時怎么處理
分居多久可以離婚,這個分居時間怎么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法學學士學位,上海律師協會會員。自執業以來,專注律師實務及法律研究,致力于經濟糾紛、公司企業、損害賠償、婚姻繼承等民商事領域的訴訟、仲裁,非訴法律顧問、風險防范等法律服務。秉承“遵法、敬業、誠信、高效”的執業理念,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高質量、高效率、全方位的法律服務,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在交通事故、婚姻繼承、債權債務、動拆遷、勞動人事等常態法律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及豐富的辦案經驗。楊麗娟律師執業以來成功辦理數百起訴訟、仲裁及非訴案件,為大中型企業及個人提供過大量法律顧問服務及專項法律服務。全面準確提供法律分析及解決方案,善于解決復雜疑難案件。
二手房因征信不過算違約嗎
2020-11-21公司欠債會追究法定代表人嗎
2020-12-17哪些民事案件由基層法院管轄
2021-02-15不可抗力及違約責任的免除
2020-11-14婚姻法解釋二
2020-11-20訂婚之后男方要退婚怎么辦
2021-02-17逼婚是否侵犯婚姻自由
2020-11-11誤工費賠償需要什么證明材料,誤工費怎么計算
2020-11-20勞動關系轉移通知書
2020-11-09判刑后戶口是否要注銷
2021-02-02證券監督管理權限
2021-02-14裝修合同逾期多久解除合同
2021-01-13拆遷安置房加子女名字怎么弄
2021-02-16二手房過戶撤銷時間怎么規定
2020-11-30和房產中介打交道要注意什么
2021-02-26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2-14農村集體土地房屋可以遺贈嗎
2021-01-18唯一住房如何豁免執行
2021-01-08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勞務外包工作中,勞動者受傷該由誰負責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