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金刑是我國刑事處罰當中的一種,一般是附加適用的。對于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也是可以判處行為人相應的罰金的。那么,我國法律對該罪的罰金是如何規定的呢?請閱讀下文進行了解。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罰金
罰金的數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一般根據涉案金額由法院來確定。
相關閱讀: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構成要件
(一)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為國家對商標的管理制度和他人注冊商標的專用權。
商標專用權是商標權人依法對自己已注冊商標的專有使用權,它構成我國商標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我國商標法明確指出要保護商標專用權。對商標專用權的侵害,有的表現為生產或制造假冒商標,有的表現為銷售假冒商標,在實際生產中,較多的是銷售明知是假冒商標的商品,這些都無一例外地侵害了注冊商標的專用權,而且銷售明知是假冒商標的商品,在客觀上使得大量的偽、劣、次產品投入市場,對名優產品及其他同類產品造成沖擊,造成消費者難辨真偽、上當受騙,嚴重的還會給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嚴重地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雖然自己本身并沒有生產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但其行為使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直接流向消費者,危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同時在經濟上支持了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犯罪分子,使犯罪分子心理上得到強化,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38條明確規定,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屬于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之一。
本罪的犯罪對象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這種商品多屬偽、劣、次甚至有害物品。所謂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即必須是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商品。如果故意銷售的商品是假冒非注冊商標偽商品,或者與注冊商標的商品不展于同一種,就不能構成故意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二)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非法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行為。
所謂銷售,是指以采購、推銷、出售或兜售等方法將商品出賣給他人的行為,包括批發和零售、請人代銷、委托銷售等多種形式。無論行為人采取哪一種形式,只要銷售金額數額達到較大,即構成本罪。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銷售的商品不應是自己生產、制造或加工的商品。倘若銷售的不是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如是沒有商標的商品,或者雖有商標但不是注冊商標的商品,或者雖有注冊商標但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注冊商標的商品,或者雖有他人注冊商標但不是使用在與該商品相同的商品上的注冊商標的商品等,則不構成本罪。如果行為人在自己的商品上假冒他人注冊商標之后又加以出售,構成犯罪的,則分別觸犯了兩個罪名,兩者之間具有吸收關系,應擇一重罪從重處罰。但從二者的法定刑來看,兩者處罰相同,難以說出誰輕誰重。考慮到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行為,是其假冒商標行為的后續及延伸,因此,對假冒商標后又加以出售的,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定罪為宜,處罰則應從重,不能數罪并罰。如果與假冒注冊商標的犯罪分子事先通謀,事后對假冒商標的商品代為銷售的,也應以假冒注冊商標罪論處,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的共犯。
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的銷售金額數額必須達到較大,才構成犯罪。雖有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行為,但銷售金額不屬于數大,不構成本罪。所謂銷售金額,是指銷售者出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沒有扣除成本、稅收等的所有違法收入。它既不同于違法所得,后者是扣除成本的實際獲利數額,也不等同于經營數額,行為人將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完全賣出,銷售金額就是經營數額。如果沒有賣出就被查獲,這里則只有經營數額而無銷售金額。沒有銷售金額或者雖有銷售金額但數額不大,一般不能以犯罪論處,但這并非絕對不能按犯罪處理。如果犯罪情節惡劣,如屢教不改,或者一旦出售銷售金額將特別巨大,危害嚴重的,則應以本罪未遂追究其刑事責任。但應指出,已經銷出,但購買人因種種原因還未付給銷售金額,則不是沒有銷售金額,對之,構成犯罪,應是既遂,而非未遂。
(三)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要件為一般主體。
自然人和單位均能構成本罪的主體。就自然人而言,只要行為人達到了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了故意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就可構成。
單位犯本罪的,實行兩罰制,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四)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只能表現為故意,即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而故意銷售給他人。
過失不能構成本罪。對“明知”的范圍不能要求過于狹窄,“明知”并不等于“確知”,只要行為人應該知道所銷售商品是假貨即可。這是由于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流通是處于非法狀態,經營者在交易時往往是心領神會,無須挑明,另外還可避免有些不法分子借口不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而逃避法律制裁。
司法實踐中認定“明知”的標準主要是,
(1)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曾被告知銷售的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
(2)銷售商品的進價和質量明顯低于市場上被假冒的注冊商標商品的進價和質量;
(3)根據行為人本人的經驗和知識,能夠知道自已銷售的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
一般來講,法律當中只會規定一個犯罪是否能夠判處罰金,最多也就是規定在什么范圍內容判處罰金,但要說具體的判處罰金的數額,則就沒有進行規定了。司法實踐中,還需要法官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處理。希望上述內容能為您帶來一些啟發。
并處罰金的怎么計算.有什么限制嗎
罰金刑的適用方式有哪些
罰金期滿不繳納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預審流程
2021-03-15搜索引擎收費服務協議范本
2021-01-03反擔保有哪幾種方式
2021-03-14消防行政處罰的決定程序是什么
2021-02-10行政處罰告知行為是否可訴
2021-01-22小額民事訴訟可以不開庭直接判決嗎?
2020-12-04怎么舉報強制拆遷
2021-02-12合作關系是否可以有競業限制
2021-01-25房地產評估有哪幾種評估類型
2021-01-14集資房什么時候可以提取公積金貸款
2021-02-07村長利用村民名義騙取扶貧貸款構成何種犯罪
2021-02-11投保人支付保險費的一些法律問題
2020-11-08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有什么不同
2020-12-07保險理賠指的是什么,保險理賠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1-03-17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1-29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如何確定
2021-03-05輕微傷保險公司賠付還要額外賠付嗎
2021-01-05侵權人賠償后保險還賠嗎
2020-12-11肇事者醉酒保險公司咋賠
2021-01-13互聯網保險的概述內容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