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要想追究商標侵權人的法律責任,則首先要對其侵權行為做出界定。這商標侵權行為的界定上面是有一定的標準可以參考的。到底商標侵權行為的界定標準有哪些?以下是具體介紹。
一般地,構成侵權行為必須具備四個要件:一是有違法行為存在;二是有損害事實發生;三是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四是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有過錯。商標侵權行為是一種特殊的民事侵權行為。因此,認定商標侵權行為無疑要考慮上述四個基本要件。同時,還應充分注意到商標侵權行為自身的特殊性。具體如何認定商標侵權行為?下面詳細介紹:
(一)有違法行為存在
行為的違法性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違反了《商標法》、《商標法實施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即發生了行為人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擅自在相同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了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妨礙商標注冊人行使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商標違法行為的存在是侵權行為構成的前提條件。
(二)有損害事實發生
損害事實在商標侵權行為中是一個具有特殊性的條件。至于損害事實,可以是物質損害,也可以是非物質損害。物質損害是造成商標注冊人在經濟利益上的減少、消滅。非物質損害是因侵犯商標專用權而致使權利人的商品信譽、企業形象被損毀、貶低。非物質的損害是無形的,并且當時是無法計算的,但終歸導致權利人財產利益的減損。在實踐中,對物質損害的認定應由被侵權人舉證,而對于非物質損害的認定,舉證卻是非常難的,因此無需被侵權人舉證。只要有違法行為的存在,便認定為有非物質損害,被侵權人即可要求停止侵害。
(三)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損害事實不同,形成的因果關系也不同。侵犯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造成了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則違反行為與損害事實形成因果關系。例如某種假冒名牌的酒,質量很差,消費者飲用后,會誤認為某種名牌酒的質量下降了。這就是侵權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如果損害事實的發生是因為其他原因所致,則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四)行為人的主觀過錯
新《商標法》將原法第38條第(2)項“銷售明知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明知”刪除,即取消了認定此行為侵權的主觀構成要件,確認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也就是說無論侵權人主觀上故意或過失,都應承擔法律責任。
實踐中,我們可以從上述四方面來界定一個行為是否屬于商標侵權行為,然后才能據此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某個行為只有同時滿足了上述條件的,才能被認定為商標侵權行為。律霸為您整理本篇文章,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商標侵權訴訟證據應提供哪些
商標侵權糾紛怎么解決
商標侵權法律責任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業拆借業務應遵循怎樣的規則
2020-12-17深圳市二手房交易程序是什么
2021-01-17沒離婚可以在外國再結婚嗎
2021-03-09行政訴訟中財產保全的適用情形
2021-02-26公司名稱被搶注商標使用可否起訴侵權
2021-02-07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基本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9電子商務法全文內容是怎樣的
2021-02-03事實勞動關系主要包括哪幾種情形
2021-01-15小額民事訴訟可以不開庭直接判決嗎?
2020-12-04哪種情況下必須通過訴訟程序才能離婚
2021-01-01商標權許可轉讓合同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31房地產開發用地概念和類型
2021-01-25唯一住房如何豁免執行
2021-01-08對用人單位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規定
2020-12-12騁用合同和勞務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5離職補償金如何能獲得
2021-02-16勞務派遣原則
2021-02-08被公司惡意辭退的情況下,員工能要求賠償嗎?能賠多少?
2021-01-03勞務外包能否規避用人主體責任
2021-01-07人壽保險金給付方式有幾種,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