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們如何理解無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亦稱客觀責任原則、危險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它是民法歸責原則中的一個特殊原則。主要含義是指行為人造成他人損害的事實客觀存在,以及行為人的活動和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損害后果是因果關系,而特別加重其責任,讓行為人對損害后果承擔法律責任。無過錯責任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提高而提出的。最早在《法國民法典》中首先得到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責任保險等制度的發展,對損害賠償由個人轉向社會分擔,無過錯責任普遍采用,在有些領域有取代過錯責任的趨勢。中國民法也承認無過錯責任原則,并對此作了明確規定。無過錯責任可分兩類,一類是指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第二類是對于產品責任,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致害責任、環境污染責任、飼養動物造成損害的責任等,致害人員無過錯仍應承擔民事責任。
二、定義
無過錯責任原則,也叫無過失責任原則,是指沒有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依法律規定應由與造成損害原因有關的人承擔民事責任的確認責任的準則。執行這一原則,主要不是根據行為人的過錯,而是基于損害的客觀存在,根據行為人的活動及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損害后果的因果關系,而由法律規定的特別加重責任。學術上也把無過錯責任稱之為“客觀責任”或“危險責任”,英美法則稱之為“嚴格責任”。
三、構成要點
1、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
2、特殊侵權行為的法定性。包括侵權行為的法定性和免責事由的法定性。沒有法律條款的明文規定,不能構成無過錯責任;同時,沒有法定的免責事由不能免責。
3、特殊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4、行為人不必過錯。是指責任的承擔不考慮行為人是否具有過錯,在認定責任時無需受害人對行為人具有過錯提供證據,行為人也無需對自己沒有過錯提供證據,即使提供出自己沒有過錯的證據也應承擔責任。
關于無過錯責任關澤我國法律上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閱讀文章就能簡單的進行了解。要知道沒有過錯性造成他人損失根據相關的規定將給予一定的責任追究,這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規定是約束人們的行為,同時共建美好和諧的社會。
無過責任險和不計理賠的區別
無過責任險有必要買嗎
過錯推定原則與無過錯原則區別在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遺囑有多個效力怎么分
2021-01-07幾年的加班費都沒發,到勞動部門仲裁可以有額外補償嗎
2020-12-12沒有經營許可證進行經營的行為構成犯罪嗎
2021-01-21監察機關調查過程中,被調查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0-11-29股權轉讓溢價部分如何交稅
2021-02-14物權期待權的保護條件
2020-12-31欠條模板是怎樣的
2020-12-11網上買到假貨哪里可以舉報受理
2020-12-26刑事賠償計算標準
2020-11-21贈予贍養協議怎么寫
2021-02-26冤假錯案警察怎么處理
2021-01-04第三方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3-17檢察院受理土地糾紛嗎
2021-01-12試用期不合格辭退入職體檢給報嗎
2021-02-24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
2021-03-11生產者的產品責任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家庭財產保險保險儲金是什么
2021-02-02保險公司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可搭售其他產品嗎
2021-03-21行人被車撞了怎么向肇事者理賠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