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司法解釋規定民事普通程序舉證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
《解釋》第九十九條人民法院應當在審理前的準備階段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并經人民法院準許。
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舉證期限屆滿后,當事人對已經提供的證據,申請提供反駁證據或者對證據來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進行補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確定舉證期限,該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解釋》規定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第二審案件提供新證據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十日,修改了此前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二審案件沒有舉證期限,若提供新證據,除不開庭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以外,其他應在開庭前或開庭審理時提出的舊規定。同時《解釋》規定在縮短庭審前準備階段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的同時,又給當事人提供了在之后提供反駁證據或補正證據的機會;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方式——簡單規定法院指定舉證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更符合民事訴訟實踐要求。
二細化逾期舉證后果
《解釋》第一百零一條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證據。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
第一百零二條當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采納。但該證據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人民法院應當采納,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予以訓誡、罰款。
當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采納,并對當事人予以訓誡。
當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賠償因逾期提供證據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誤工、證人出庭作證等必要費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新民訴法的規定放棄了剛性的“證據失權”規則,以要求當事人及時提出證據的強制性規定,同時輔之以法官的自由心證判斷,來審視當事人逾期提出的證據是否可以進入審判。但未細化司法實踐中可能出現的不同情形下法官應當采取的不同處理方法和態度,也沒有明確具體訓誡的程度和罰款的數額,這有可能會引發關于司法尺度統一和公平性的新疑問。
《解釋》根據新民訴法關于對逾期舉證行為分層次、分情形予以處罰的規定,進一步做了細化規定,第一百零一條和一百零二條采取綜合考慮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是否具有客觀原因、是否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而逾期提供證據、證據是否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因素,確定是否采納逾期證據。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一般的舉證期限是十五日,二審是十日,當事人也可以協商確定,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如果要舉證的,必須在舉證期限內進行。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抵押需要戶口本原件嗎
2020-12-22在美容院做整容手術失敗是否屬于醫療事故
2021-02-27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上市公司嗎
2021-01-09危害國家公共安全罪剝奪政治權利嗎
2021-01-30如何認定車主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的責任
2020-12-22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商業銀行調整業務范圍需要哪個部門批準
2021-02-09保管人擅自處分保管物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27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怎么處理?
2021-02-12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07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24違反保險合同應承擔哪些責任
2021-01-07保險標的所有權轉移的認定
2021-01-25買汽車保險時如何投保更安全
2021-02-05青海殘保金如何計算
2021-02-15車主購買車險后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不賠
2020-12-09農村可以自行出讓土地嗎
2021-01-24出讓土地轉讓條件有哪些
2021-02-25探析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
2021-02-15上市公司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