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訴中法院可以依職權收集證據
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主張承擔舉證責任,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證據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依法調取,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可以自行決定調取。這些情形主要包括:
①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②涉及身份關系的。
③涉及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
④當事人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可能的。
⑤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回避等程序性事項的。
《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痹摋l實際上是對人民法院和當事人在舉證上的作用分擔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但對于何謂“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民事訴訟法》并未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僅僅憑籍“認為審理案件需要”這一具有無限彈性、語義極為含糊且主觀色彩極為濃重之理由便可以主動調查收集證據,必將使得審判實踐中人民法院主動調查收集證據之范圍因案件承辦法官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于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的情形即“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作出了嚴格的限制,只有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訴訟外第三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以及與當事人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性事項,人民法院才能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該規定也明確了人民法院依當事人的申請調查收集證據的情形即“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的范圍只限于三種情況:屬于國家有關部門保存并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并且明確規定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必須基于當事人的申請,人民法院不能主動依職權進行調查,法院調取的證據歸屬于申請一方當事人的訴訟證據材料體系當中。這些規定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民事訴訟法》第64條的操作性問題,有利于保持法官的中立地位,有利于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益和維護當事人訴訟機會、地位的平等,可以使當事人明了對證據的調查收集方式,并對其所要收集的證據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合理而充分的衡量后,將其因客觀原因無法收集的證據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以彌補其舉證能力的不足,從而實現當事人在舉證能力和手段上的平等以及舉證機會上的平等。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一般情況下,人民法院是可以依照當事人的申請調取證據的,但是在特殊的法定情況下,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職權調取證據。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道路交通事故十級傷殘鑒定標準是什么
2020-11-12判決書后還能調解嗎
2021-03-09刑事案件的公訴人怎么舉證質證
2020-12-13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侵權人應賠償哪些損失和費用
2021-01-22安置房簽了合同打官司有效嗎
2021-01-27外資企業股權轉讓流程
2021-01-03欠條過期了還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5民間送養行為是否違法
2021-01-27合同及附件約定不同法院管轄怎么處理
2021-02-21公司讓孕婦離職違法嗎
2021-02-26胎兒能不能行使繼承權
2020-11-23離婚時雙方都要房子怎么辦?
2021-03-25用人單位未及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損害賠償及計算
2021-01-21壽險索賠需要哪些材料,壽險索賠應注意什么
2020-11-24交通肇事逃逸后,被保險人哪些請求商業險賠付獲支持
2021-01-27意外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2-06投保人代替被保險人簽名這份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20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學生自殺保險理賠嗎
2021-01-19傷者死亡駕駛員駛離現場全責保險公司怎么賠付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