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庭審理前,由書記員依次進行下列工作:
(1)查明公訴人、當事人、證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已經到庭;
(2)宣讀法庭規則;
(3)請公訴人、辯護人人庭;
(4)請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人庭;
(5)審判人員就座后,當庭向審判長報告開庭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需要指出的是,六機關《規定》第39條明確規定:刑事訴訟法第154條規定,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根據上述規定,應當由審判長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不能規定由書記員查明。因此,最高人民法院《解釋》中上述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的規定,違背了該《規定》,在法理上是無效的。
2.審判長宣布開庭,傳被告人到庭后,應當查明被告人的下列情況:
(1)姓名、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職業、住址,或者單位的名稱、住所地、訴訟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2)是否曾受到過法律處分及處分的種類、時間;
(3)是否被采取強制措施及強制措施的種類、時間;
(4)收到人民檢察院起訴書副本的日期;附帶民事訴訟的,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收到民事訴狀的日期。
3。審判長宣布案件的來源、起訴的案由、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和被告人的姓名(名稱)及是否公開審理。對于不公開審理的,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4.審判長宣布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的名單。
5.審判長應當告知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在法庭審理過程中依法享有下列訴訟權利:
(1)可以申請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回避;
(2)可以提出證據,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檢查;
(3)被告人可以自行辯護;
(4)被告人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后作最后的陳述。
6.審判長分別詢問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申請回避,申請何人回避和申請回避的理由。如果當事人、法定代理人申請審判人員、出庭支持公訴的檢察人員回避,合議庭認為符合法定情形的,應當依照有關回避的規定處理;認為不符合法定情形的,應當當庭駁回,繼續法庭審理。如果申請回避人當庭申請復議,合議庭應當宣布休庭,待作出復議決定后,決定是否繼續法庭審理。同意或者駁回申請的決定及復議決定,由審判長宣布,并說明理由。必要時,也可以由院長到庭宣布。
對于共同犯罪案件,應將各被告人同時傳喚到庭,逐一查明身份及基本情況后,集中宣布上述事項和被告人在法庭審理過程中享有的權利,詢問是否申請回避,以避免重復,節省開庭時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增資后注冊資本怎么算
2021-03-02關于企業股份制改造
2020-11-17探望權義務主體的協助義務是什么
2021-01-05物業非法入駐怎樣處理
2021-03-24貴州煤礦7人遇難,公司應賠多少
2021-01-02購房合同欺詐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09臨時用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20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和經營權證不一致如何解決
2020-12-08什么是房屋中介,房屋中介費應該給多少
2021-01-18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材料有哪些
2021-03-23投保人主的需明消費存在什么問你題呢
2021-01-05人壽保險保單能夠轉讓嗎
2021-01-03人身保險的保險標的是指什么
2021-01-02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3-26這個30萬,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1-24購買財產保險后要注意什么
2021-02-24保險公司組織形式是如何的
2021-02-17保險理賠需要哪些流程,保險理賠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05因過錯造成保險財產損失代位求償案
2021-02-11校方責任保險的除外責任是什么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