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庭審后多少天內定期宣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fā)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發(fā)送判決書。”
第一百四十九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對于當庭宣判的案件,因民事訴訟法已有明確規(guī)定,法院在實踐操作中較為規(guī)范。但定期宣判的案件,遍查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并沒有對宣判時間作任何限制。實踐中尤其是基層法院,往往在庭審筆錄中以“本案將擇日作出宣判”這樣的模糊字眼一帶而過,在庭審后的十多天乃至幾十天才宣判。但是,通過民訴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的規(guī)定我們可知,在民事訴訟中,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的第一審定期宣判,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宣判。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結時間的,由法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需要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普通程序是怎樣的?
1、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fā)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2、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fā)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后,應當在三日內告知當事人。
3、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4、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guī)淼南嚓P法律知識。對民事訴訟庭審宣判事宜感興趣,可以多了解相關知識,當事人對庭審結果不滿意事后也可以提起上訴。民事訴訟庭審后的程序你并不是那么清楚,在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應該要積極找律霸網律師幫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員交通肇事,雇主是否要承擔賠償
2021-02-26對駁回注冊商標續(xù)展申請決定不服怎么辦
2020-11-23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理解與應用
2021-01-03擔保法解釋一
2020-12-14離婚后繼父能否索要贍養(yǎng)費
2021-03-17欠錢被起訴房子能正常過戶嗎
2021-02-06變更勞動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10租客物品如何提存
2020-12-01非法分包工程給個人如何處罰
2021-03-08小產權房改名有效嗎
2021-02-25商業(yè)秘密保密協(xié)議怎么寫
2020-11-27勞動法是如何規(guī)定變更工種的
2021-01-15勞務公司拖欠員工工資該怎么做
2021-02-15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空運險種被保人的義務
2021-02-244s店強制買保險怎么辦
2021-01-16保險公司意外死亡索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10對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不服怎么辦
2021-01-06主合同、保證合同與保證保險合同能否合并審理
2021-02-21怎么走出車險理賠誤區(qū)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