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法院審理涉外合同糾紛,應該適用合同當事人合意選擇的法律,在當事人未作選擇或所作選擇無效的情況下,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國家的法律。
意-思自治原則的合理性在于,它能體現個人的真實意-思,符合“自愿”和“契約自由”的原則,也符合商人的追逐貿易自由的要求;既有利于當事人預知自己行為的后果,使合同關系更具確立性和穩定性;也有利于爭議雙方的糾紛迅速得到解決。因此,意-思自治原則是涉外合同之債法律適用的首要原則。[3]該原則在涉外合同中適用范圍有:
第一,合同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法律的時間。所謂的協議選擇法律的時間就是指當事人在什么時候選擇法律的問題,它是一個時間的概念。關于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時間,一般認為,既可以在訂立合同的當時,也可以在訂立合同之后。目前,多數國家允許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后重新選擇一個法律而改變原來的選擇。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之后選擇法律的時間有:一是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后選擇合同準據法,包括合同訂立后爭議發生前,以及合同爭議發生后;二是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后,對訂立時所選擇的法律,通過協議將其變更。在這個時間點內,只要合同當事人自愿協議選擇的法律,都不違反法律規定,都是允許的。
第二,合同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法律的方式。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方式有兩種,即明示選擇和默示選擇。明示選擇是指當事人通過語言文字明確表達出來的選擇法律的意圖;默示選擇是指通過合同的具體情況而表示出來的可以表明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意圖。對于明示選擇,承認意-思自治的國家都普遍接受;但對默示選擇,因其不易確定,各國對其態度不盡相同,有些國家(如中國)不承認默示選擇;多數國家的法律以及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法律適用公約》則承認默示選擇。因此,除了不承認默示選擇的國家外,合同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法律的方式。
第三,合同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法律的范圍。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都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目前多數國家的立法和有關的國際條約都規定,當事人所選擇的法律應是一國的實體法,而不包括該國的沖突規范。實體法是確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由哪一個地方的法律進行調整其本身自然有抉擇權。而“沖突規范”也叫做“法律適用規范”和“法律選擇規范”,是指調整某種涉外民事法律關系時指出該法律關系應適用何國法律的規范,沖突規范本身并不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它指起到援引某一國家法律的作用,因此,不能由當事人任意選擇。可見,涉外合同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法律,且只能在實體法的體系中可以協議任意選擇。
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屬于行政案件嗎
2020-12-11涉外離婚孩子撫養權
2020-12-15公司什么情形下可以回購公司股權
2021-03-19企業經營異常怎么消除需要多久
2021-02-09公司破產欠了一千萬怎么辦
2021-01-15協議離婚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17公安有調解權嗎
2021-03-08夫妻共同財產可以贈送給親人嗎
2021-03-22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需要設立監事會嗎
2021-01-16什么是房產調查
2020-11-29非工傷醫療期滿后如何賠償
2021-03-15勞務合同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1工資80,七天試用期給30合法嗎
2021-01-10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新亮點
2021-03-17社保繳費基數低勞動仲裁補幾年
2020-12-17被公司辭退可以拒絕嗎
2020-11-15醫療意外保險可以包含死亡保險責任嗎
2020-12-06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單的種類
2021-01-15保險合同的效力變更包括哪些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