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自治是指當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非法干預。意*自治原則是確定合同準據法的最普遍的原則。這一原則來源于16世紀法國的理查世。杜摩蘭的意*自治說。他主張契約應適用當事人自己選擇的習慣,法院也應推定當事人意欲適用什么習慣于契約的實質要件和效力。
意-思表示的瑕疵
(1)詐欺
詐欺是指通過夸耀,虛假事實或者隱瞞事實真相,故意亦即有意引起或某種錯誤,以達到影響被詐欺人決策之目的。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之司法解釋:“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當事人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事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的,可認定為欺詐行為”。客觀上詐欺人須有欺騙他人之行為,詐欺行為有背于誠實信用與公序良俗之程度,因詐欺而使表意人陷入錯誤,且此表意人因此錯誤而為意-思表示。主觀上詐欺人有詐欺之故意,詐欺人有意-思能力。具備以上六點,便構成詐欺。詐欺本質上說,是加害人在思想意識或精神領域對被詐欺人的自由的一種限制。這種精神和意志上的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構成了對被詐欺人意*自治的侵犯,是民事主體意*自治不能的一種具體表現。
(2)脅迫
因脅迫而為的意-思表示是表意人因他人之脅迫而內心產生恐怖之念而為的意-思表示。本質上說脅迫是指向被脅迫人預示某種不利情況;在被脅迫人看來,脅迫人有能力使這種不利情況發生,而且如果被脅迫人不發出對方所希望發出的某種表示,脅迫人也一定會促使這種不利情況的發生。脅迫人之意圖在于以某種警示,要挾使被脅迫人之內心產生對脅迫人假設之事實情節的成就產生恐懼,是被脅迫人處于內心中矛盾之兩害境地,經過被脅迫人之權衡,最終在兩害之中選擇脅迫人期望實現之表示,從而避免被脅迫人遭受脅迫人假設之事實情節成就之侵害。
(3)乘人之危
乘人之危是指行為人利用當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難處境,迫使其違背本意接受于其非常不利的條件的現象。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其為無效之民事法律行為。《合同法》則規定,如對有急迫需要或處于危難處境的當事人有損害的,可以撤銷合同。后者是在權利主體之權利受到侵害以后,賦予其一種救濟方式可選擇性之意*自治,是意*自治原則在民法中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通過上述介紹可知,意*自治是指當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非法干預。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民扭送錯誤如何處理
2021-01-04公司注銷債權債務承繼是怎樣
2021-01-20哪些殘疾人可以獲得醫療救助救助措施
2021-03-04立約定金合同沒有主合同內容合法嗎
2020-11-30擔保人被拉黑怎么解決
2020-11-29行政處罰限制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01私下簽的離婚協議有效嗎
2020-12-09被強制隔離戒毒可以探視非直系親屬嗎
2021-02-23房屋贈與的步驟有哪些
2020-12-17繼子女繼承了生父母的遺產,就沒有資格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嗎
2021-01-13如何變更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26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期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2臨時工發生工傷可以進行工傷認定嗎
2020-11-29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概述
2021-01-03私家車保全險多少錢
2021-01-23房多錢少購足人身保險再投資方為御險上策
2021-03-13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什么業務
2021-02-25國壽鴻盈兩全保險的保險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30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