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立合同是現代社會公民、法人及其他經濟組織進行交易的最主要手段。而合同的有效與無效則直接影響著當事人意圖通過合同實現的利益能否得到切實實現。然而,合同之有效還是無效則主要取決于一個國家的法律尤其是合同法對合同效力做出何種制度安排。[1]因而,要對現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合同是否有效這樣一些問題給出合適的答案,必須要對本國合同法所創設的合同效力制度有一個準確的理解和把握。本文將試圖通過法律經濟學的方法對我國現行合同無效制度進行分析和考察,以期揭示該制度的內涵和真諦,從而使我們在司法實踐中更準確、合理地適用合同法的相關內容。一、經濟學視角看我國現行合同無效制度的基本立法精神關于我國合同無效制度的完整規定見于我國《合同法》總則部分的“合同的效力”一章之中。作為調整契約法律關系的基本法,較之以前頒布的《民法通則》中第四章“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因無效合同是無效民事行為的主要形式,故關于合同無效問題的判斷主要依據的是民法通則關于“無效民事行為”的法律規定),雖然在認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這些情況下構成無效方面保持了完全一致性,但也有著十分顯著的區別:首先,在《民法通則》中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無效,而合同法則規定:只有在“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時,才構成合同無效,而“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則并不當然構成無效,只是賦予受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其次,在《民法通則》中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和限制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一律視為無效民事行為,而合同法中則刪除了這些規定,將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界定為效力未定的合同,既可隨著法定代理人的追認變成有效,也可因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認而無效,但在未作表示和期限未到之前效力是不確定的。再次,《民法通則》將違反法律或違反國家指令的民事行為均籠統地規定為無效的民事行為,而合同法則僅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可能構成無效,其他的具有瑕疵的合同則不是屬于當然無效。[2]通過比較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我國合同法中無效合同的范圍已做了大大的限縮。與過去動輒宣布合同無效、對合同極端強制干預的立法態度較之,我國新的合同立法體現了“盡可能使合同趨于有效、充分體現合同主體意思自由”的立法精神和理念。那么,我國合同立法何以會出現這些新的變化?對其單純進行價值判斷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價值判斷是一種主觀理性的運用,既是主觀,自是人言人殊。法律如果是實踐理性的產物,在各人不同之經驗下似乎很難產生所謂的共同主觀,那么所謂公平正義有時不免歸于虛無或成為權力運作的產物。”[3]在這方面,法律經濟學則有助于我們擺脫主觀的判斷,為我們認識問題提供較為有效的分析視角和方法。如果我們深入考察市場的交易關系,認真權衡其間的各種利益關系,將十分有利于我們發現我國現行合同立法所蘊涵、傳遞的法律精神。以下,筆者擬借助法律經濟分析方法對上述法律規定做簡單考察。(一)、合同的經濟價值與合同效力狀態的關系合同的基本經濟價值在于確保雙方當事人所追求的經濟利益得以實現。在經濟交往的過程中,公民、自然人及其他組織簽訂合同的目的,乃是以合同確定彼此間的利益關系,并通過合同的拘束力促使合同主體履行各自的經濟義務,從而實現雙方預期利益的最大化。一旦任何一方違反了合同的義務,都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而通過矯正將法律關系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合同的利益確定性特征與其可得強制執行的性質為合同雙方當事人利益的實現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書丟了怎么辦
2020-12-06夫妻財產贈與時財產歸誰
2020-12-20遭遇家暴認定困難,家暴維權有舉措有哪些
2020-11-28拐賣婦女兒童罪
2021-01-31免責合同或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2020-12-14不知道借車人無證出事故承擔多大責任
2021-03-11圓珠筆簽訂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8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公司倒閉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3-12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投資型保險的分類
2021-02-14工傷意外險理賠多少錢
2020-12-07飛機延誤賠償處理
2020-11-29車險理賠技巧有哪些
2021-02-28新《保險法》體現三大亮點
2020-12-16車上責任險條款
2021-01-23校車肇事損失保險公司拒賠無理
2021-02-25投保人駕駛無證車輛身亡 保險公司拒絕賠償
2021-03-03無證駕駛致人死傷保險賠嗎
2021-02-03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呢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