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規定了以下三種情況為效力待定合同:
(l)限制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訂立的合同,必須經過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認才有效;
(2)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必須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才能對被代理人產生法律拘束力,否則,后果由行為人承擔;
(3)是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權利而訂立的合同,經權利人追認才有效。效力待定合同已經成立,其效力不確定,它既非有效,也非無效,而是處于懸而未決的不確定狀態之中,既不同于有效合同,也不同于無效合同,也有別于可變更可撤銷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效力的確定,取決于享有追認權的第三人在一定期限內的追認。效力待定合同經追認權人同意后,其效力確定地溯及于行為成立之時。效力待定合同經追認權人拒絕后,自始無效。效力待定合同的主體特殊。效力待定的合同主體與一般合同的主體有所不同,涉及簽訂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及第三人,其中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權代理人、無權處分人訂立合同的人稱為相對人(即第三人),相對人主觀上并不知對方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權代理人、無處分權人,他是善意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權追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超越其行為能力所簽訂的合同;被代理人有權追認無權代理人第三人所簽訂的合同;無權為處分行為的對方是效力待定合同中的第三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取決于第三人同意或承認,在第三人追認或行為人取得處分權后合同有效。
《合同法》將效力待定合同規定為三類:
一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定立的合同;
二是無權代理人以本人名義訂立的合同;
三是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而訂立的合同。此三類合同分別是由于有關當事人缺乏締約能力、缺乏定立合同的資格或缺乏處分能力造成的,如果給有關權利人賦予承認權,使之能夠以其利益判斷做出承認而使合同有效或者拒絕而使合同無效,往往是有利于權利人的利益,有利于促進交易的。
因此,將這類合同規定為效力待定合同,是符合權利人的意志和利益的。總之,無論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還是無權代理人訂立的合同,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在相關的締約,解約,還有合同具體內容上都有不同類型的問題。所以這類合同作為效力待定的合同,在法律上也有很大的限制性因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調解案例解析及實務指引
2020-12-10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有哪些要求
2021-03-10船舶修理受傷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25債務人如何對公司人格混同進行舉證
2021-03-21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處理
2021-02-20勞動條件發生變化能變更合同嗎
2021-01-17房屋抵押登記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8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2021-02-06一歲寶寶在商場受傷以后責任歸誰
2020-12-10民間借貸房屋抵押必須辦理抵押擔保手續嗎
2021-02-15集資房上市要交什么錢
2021-01-04動產質押可以抵押房產證嗎
2020-11-30試用期職工患病企業怎么辦
2020-12-13轉合同工前兩年的實習期算工齡嗎
2020-11-08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實習期沒轉正有補償金嗎
2021-01-30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有哪些區別
2021-01-29產品責任的主體有哪些
2020-12-15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11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