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分自身權利行為不構成違約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所謂處分,是指當事人對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是否行使以及如何行使由他自己自由支配。處分既包括當事人對實權權利的處分,又包括當事人對訴訟權利的處分。實體權利是公民根據民法等實體法的規定而享有的權利,例如,所有權、債權、繼承權等。訴訟權利是公司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而享有的權利,例如,起訴權、上訴權、撤訴權等。
在民事訴訟的全過程中,當事人需要不斷地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當事人的處分行為對訴訟程序的發生、發展、變更和消滅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當事人的起訴是對起訴權的處分,起訴行為可以引起訴訟程度的發生,訴訟程度開始后,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要求,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這些行為既是當事人對民事實體權利的處分,可以確定民事權利的歸屬,也是當事人對民事訴訟權利的處分,可以促使程序終結。另外當事人如果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的裁判,可以提出上訴,上訴權的處分可以引起第二審程序的發生,等等。都是當事人處分行為對訴訟程序的影響。
那么當事人應該怎樣處分自己的權利呢
①處分權是當事人在訴訟中享有的一項重要民主權利,任何人不能侵犯當事人的這項權利。在當事人的民事權益發生爭議或受到侵犯時,放棄還是保護自己的權利由當事人自已決定,用起訴的方式還是用訴訟外的方式解決糾紛由當事人自己決定。
②在訴訟中,當事人對實體權利的處分,必須通過對訴訟權利的處分而實現。例如,原告和被告決定和解,如果是在訴訟外的和解,那么僅僅是單純的對民事實體權利的處分,必須通過對訴訟外的雙方同意即可。如果是在訴訟過程中的和解,必須由雙方簽定和解協議,通過對訴訟權利的處分來實現對實體權利的處分。
③當事人行使處分權不能違反法律規定,即當事人的處分權限定在法律規定的法律內,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不得損害其他公民的利益。如果當事人的處分行為違反法律,侵犯了國家、集體和他人的民事權益,人民法院就會代表國家進行干預,不承認當事人的處分行為有效。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處分自身權利行為不構成違約”。從上文可知,處分自身權利行為不構成違約。在無權處分的場合,合同訂立之后到處分完成之前,權利人基于某種考慮往往也同意處分結果的發生,所以,權利人對即將發生的無權處分的承認,也有研究意義。了解更多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婆不愿意生小孩,她侵犯了我的生育權嗎
2021-02-20公司減資需要凈資產審計嗎
2020-11-13各類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認定
2021-01-17離婚協議的內容有哪些?離婚協議怎么寫
2021-01-31懷孕女子犯罪怎么處理,會坐牢嗎
2021-02-05哺乳期離婚撫養費如何計算
2021-01-11以前的贍養費能主張嗎
2021-03-21合同上是否要約定購買五險一金
2020-11-21購房合同不能忽視的協議,補充協議應該涉及的內容有
2020-11-11實習期結束才簽合同嗎
2021-02-09北京市勞動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
2021-01-03人身保險合同保險利益有怎樣的特征
2021-01-07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嗎
2021-02-28人民財產保險理賠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9保險法基本原則以及作用是什么
2020-11-18意外險拒賠后如何申訴
2021-02-18非法從事保險代理業務或者經紀業務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4農村機動地能買賣嗎
2021-02-12土地制度有什么大的改變
2021-01-28違建的房屋罰款之后就是合法的了嗎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