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繼續履行。繼續履行又稱實際履行或特定履行,是指在違約方不履行合同時,相對方請求違約方繼續履行債務的責任方式。尤其在單位違約時應首選以繼續履行的責任方式來承擔勞動合同違約責任,這對于競爭日趨激烈、就業相對困難的形勢下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至關重要。應當注意的是,繼續履行僅發生在用人單位違約的情形。勞動者違約,用人單位一般不能援引實際履行制度。這是因為勞動合同有人身依附性,如果強制勞動者履行勞務,無異于對債務人人身施以強制,侵犯人身自由,與現代社會以人格尊重、人身自由受保護的基本價值相違背。2、損害賠償。損害賠償作為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是世界各國立法之通例,我國《勞動法》修訂時規定損害賠償責任方式應明確這樣幾個原則:(1)用人單位違約時應賦予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或損害賠償的選擇權。勞動者本人可謂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斷者,賦予其選擇權的目的在于保護在勞動合同中處于相對劣勢地位的勞動者的權益。(2)勞動者違約時,單位可以主張除要求繼續履行以外的諸如損害賠償、禁令等責任方式以救濟自己的權利。(3)主張損害賠償必須依實際損失為標準,而不應在勞動合同中事先約定其金額。3、支付違約金的方式。支付違約金可否作為承擔責任的方式問題,《勞動法》和其他有關勞動法規對此沒有規定。有人認為,法律法規對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是否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違約金未見有禁止性規定,況且違約金與明令禁止收取的定金、保證金或押金等在性質上完全不同,因此可以作為承擔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的方式。有人認為,我國目前尚無關于違約金的金額或計算方式的具體規定,如由當事人自行約定,則存在弊端:忽視勞動合同與其他合同的本質不同,忽略了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的弱者地位。特別是在我國,勞動力長期供大于求,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很難真正實現,這就容易使雙方在約定違約金時,更多地體現用人單位意志,用高額違約金限制勞動者自由流動[4]。律師認為,勞動合同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應該是由法律規定的,任何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不能創設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法律責任承擔方式。如果在勞動合同中出現了違約金的創設,則屬于無效條款,對雙方當事人均無法律約束力。因此,支付違約金不能成為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約責任的5種承擔方式
2021-02-01筆錄可以翻供嗎
2020-12-03發生交通事故后如何進行傷殘鑒定
2020-12-25《稅務行政處罰管理暫行辦法》及北京市崇文區地方稅務局實施意見
2020-11-11怎樣寫欠條
2021-03-25改裝車違法嗎,改裝后要怎么過年檢
2021-02-25什么是拆遷安置房,拆遷安置房離婚如何分割
2020-11-23車禍致人傷殘如何索償
2021-03-25車禍面部傷殘賠償多少錢
2021-02-19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1侵權責任能否仲裁解決
2021-03-07合同已實際解除應否確認效力
2021-01-25二手汽車過戶流程是什么
2020-11-27房產贈與給侄子要交契稅嗎
2021-03-15第一次入職的就業證如何辦理
2020-11-13原公司注銷工齡怎么認定
2020-11-09在哪些條件下被保險人可以行使委付
2021-01-05淺析保險合同案件中的疑難問題
2021-02-01學生在校意外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0-12-23法院判賠精神損害,保險抗辯按序賠償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