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勞動者因欺詐導致勞動合同無效,是否應當賠償給用人單位造成的損失?
2004年年底,“北大假博士”劉-志剛(曾用名劉*豪)偽造了北大的本科、碩士、博士學歷,應聘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以下簡稱鄭州航院)教師職位,該學院信以為真,即與劉-志剛商談招聘事宜。為了能讓劉-志剛畢業后到學院工作,鄭州航院決定讓其畢業前即可上班。2004年12月份,劉-志剛到鄭州航院上班,學院按博士生待遇支付給劉-志剛4萬元安家費,三個月工資6000元,并分配120平方米住房一套。劉-志剛上班后,多次以自己是北大博士為由,要求提高待遇,不斷和學院提出需要配置電腦、打印機和科研啟動資金等要求。鄭州航院經向北京大學查詢,發現受騙遂向公安機關報案。法院最終以詐騙罪判決劉-志剛3年6個月有期徒刑并處罰金4000元。
此案涉及了勞動合同無效的“認定”和“處理”兩個問題。根據《勞動法》第十八條、《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的規定,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對于“欺詐”勞動部解釋為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當事人虛假的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的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行為。無論是用人單位欺詐勞動者還是勞動者欺詐用人單位,都會導致合同無效。本案中劉-志剛的行為無疑符合欺詐的特征。他與鄭州航院的勞動合同應認定為無效合同。那么接下來該怎么處理因無效合同而產生的勞動關系呢?
法院審理認為,劉-志剛虛構自己北京大學在讀博士生的身份,騙取鄭州航院按照博士生待遇給其4萬余元的安家費及工資,其向被騙單位出具的是“收條”而非“借條”,后又繼續向被騙單位提出高額的安家費、科研經費、工資及福利待遇等要求,足以證明劉-志剛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財物之目的,其行為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其勞動關系是一個不被保護的假關系,應返還和承擔用人單位造成的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立案后多長時間做出
2021-01-04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量刑標準如何
2020-11-14交通事故訴訟漏起訴保險公司法院可以追加嗎
2021-01-10道路交通調解的提出方式是怎樣的
2021-03-17船舶代理費誰支付的
2021-02-12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意義是什么
2021-02-09住房公積金婚前有貸款,婚后另一個可以再貸嗎
2021-01-07用人單位不承認勞動關系,勞動者應該提供哪些證據
2021-01-1960歲上班勞動關系存不存在
2021-03-03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保險公司管理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22保險公司的哪些經營行為要進行改正
2021-01-11物權法釋義第二百四十七條
2020-12-21保險公估人是什么
2021-01-20廣州同一事故造成多人傷亡保險公司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1-28最新承包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3-10承包土地多少錢一畝,土地承包合同
2020-11-26征地聽證,放棄后可否再申請
2021-03-16如何寫拆遷安置房申請
2021-02-12哪些拆遷安置房可以買賣,購買拆遷安置房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