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權人必須在規定的期間內行使撤銷權,但具體期限有所不同。在可撤銷合同中,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在合同保全中,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但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合同法》為了平衡和保護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以及維護市場交易的安全與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賦予了當事人撤銷權,但撤銷權的行使并非是無時間限制的權利,它有著法律規定的行使期間。如果撤銷權人在該期間內未行使撤銷權,則其撤銷權消滅,當事人不得再以存在撤銷事由為理由,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合同法解釋(一)》第八條規定,該撤銷權行使的期間是個除斥期間、不變期間,不發生任何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后果。但是,《合同法》與《民法通則》在撤銷權行使的起算點上是有所出入的。
根據《合同法》第55條的規定,合同撤銷權的行使期間為1年,其起算點是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計算。
根據《民法意見》第73條第2款的規定,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一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合同法》作出如此的規定,并非將撤銷權行使期間的性質改變為訴訟時效,而是基于《合同法》在合同撤銷的原因上,采取了廣義的規定,把因“欺詐、脅迫以及乘人之危”確定為合同可撤銷的原因。這與《民法通則》規定的兩種可撤銷行為(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有所不同。就欺詐而言,在實踐中,因受欺詐訂立的合同往往具有極大的隱蔽性,受欺詐一方不可能在行為成立之時即發現對方的欺詐行為,如仍以民事行為(簽訂合同)成立之時作為除斥期間的起算點,無疑對受欺詐一方是不公平的,這樣的規定也違背了民法中的公平原則。
因此,《合同法》將撤銷權的起算點規定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計算,是合理的。《民法意見》是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司法解釋,而《合同法》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制訂的,其法律效力顯然要高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因此,在實踐中應當優先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另外,根據《合同法》第55條第2款的規定,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的,該權利消滅。合同法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撤銷權屬于民事權利,其是否行使取決于權利人,權利人當然可以放棄其撤銷權。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發三天后還可以傷情鑒定嗎
2020-11-27都不要孩子法院會強行判嗎
2021-02-19股權轉讓價格等于注冊資金或實際出資嗎?
2021-02-21車禍臉部哪種程度可以評級
2020-12-27判無期徒刑可以探監嗎
2020-12-05房屋遺產繼承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3-16合同債務有哪些類型
2021-02-14連環購銷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9九歲在學校被同學砸成輕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人壽保險的理賠和糾紛解決
2020-11-17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案例:貨運保險糾紛案
2021-03-10開車撞了人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03黑龍江司法鑒定指定保險醫生正確嗎
2020-12-26保險公司有哪些盈利方式
2021-02-05生存保險可以買嗎,生產保險與死亡保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9職工的基本保險有哪些
2021-02-06公眾責任險稅前扣除
2021-01-07什么是保險受益人,保險受益人的權利義務是什么
2020-12-21哪些需購買保險需要加費及哪類人不能投保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