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撤銷合同的效力
可撤銷合同,是指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的合同,其有效與否,取決于有撤銷權的一方當事人是否行使撤銷權的合同。
可撤銷合同是一種相對有效的合同,在有撤銷權的一方行使撤銷權之前,合同對雙方當事人都是有效的。它是一種相對無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絕對無效的無效合同。
二、可撤銷合同的適用范圍
可撤銷合同的范圍應限定為意思表示不真實合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所謂“重大誤解”是指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產生錯誤的認識,致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真實意思相違背,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
(2)是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按照我國的司法解釋,顯失公平是指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民事行為。
(3)是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訂立的合同。在受欺詐、受脅迫的情況下所訂立的合同,明顯違背我國民法的自愿原則:一方當事人稱對方處于危難之機,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而簽訂的合同,嚴重損害對方利益的,用于乘人之危而訂立的合同。
三、可撤銷合同的法律效果
合同無效和合同撤銷所引起的法律后果,應有如下幾個方面:
1、合同無效和合同被撤銷的溯及力
根據中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無效的民事行為和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中國合同法第56條貫徹了《民法通則》的上述立法精神,明確規定:“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按照該條法律規定,無效的合同和被撤銷的合同,其沒有法律效力的后果一直回溯到合同訂立之時.
2、合同部分無效的后果
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這是中國民法的民事行為制度的基本規則之一。
3、合同無效和被撤銷后的財產責任
在合同當事人已經給付財產或者遭受損失的情況下,合同無效和被撤銷后,必須涉及到財產責任的承擔。
中國《民法通則》規定,民事行為被確定無效或者被撤銷后,當事人經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如果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對行為人與對方惡意串通,實施了損害國家的、集體的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的,應當追繳雙方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集體所有或者返還給第三人。
相信大家從上文已經找到有關的答案了吧。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或者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故責任認定書聯網嗎
2021-01-22支票背書轉讓
2021-03-11干涉老人婚姻,會不會導致犯罪
2020-11-11在公司受傷了公司應該賠償什么
2020-12-21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哪些
2020-11-17毛坯房驗房的十三個步驟
2021-02-02裁員補償扣掉五險一金嗎
2021-02-05單位與個人簽訂勞務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3-15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辭退職工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24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定記載事項?
2020-12-26責任保險和解制度的重構
2020-12-05保險業非法集資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10保險公司不按時理賠怎么投訴
2020-12-10無責任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1-02-19第三者責任保險是如何賠償的
2021-02-13投保時注意事項及須知
2021-03-23為什么要為車輛買保險?
2021-02-25承包的土地可以領取糧補嗎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