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管機關的介入使海難救助的法律關系變得復雜化。實踐中人們對國家主管機關在海難救助中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救助款項請求權等問題還存在著爭議和誤解。本文圍繞國家主管機關在海難救助中的權利和義務展開討論,結合國際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的規定,立足我國的救助實踐,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第5條規定:“公約不影響國內法或國際公約有關由公共當局從事或控制的救助作業的任何規定。從事此種救助作業的救助人,有權享有本公約的有關救助作業的權利和補償。負責進行救助作業的公共當局所能享有的本公約規定的權利和補償的范圍,應根據該當局所在國的法律確定。”我國《海商法》第192條也規定:“國家有關主管機關從事或者控制的救助作業,救助方有權享受本章規定的關于救助作業的權利和補償。在其他有關的國際公約和海運國家的相關立法中也有類似的規定,可見國家主管機關從事海難救助得享有一般救助人的權利。“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與權利相對應的,主管機關亦應承擔相應的一般救助人的義務。
主管機關得享有的一般救助人的權利
海難救助中主管機關首先得享有一般救助人的權利,進行海難救助時,救助人得享有的權利主要有:
一是無償使用被救助人的有關設備。救助人在施救時,可以合理地使用被救助人的有關設備,這也是被救助人通力合作義務的體現。
二是當救助有效果時獲得救助報酬。給付救助報酬是被救助人的重要義務。獲得救助報酬是救助人的重要權利。但是救助人享有這項權利必須以救助有效果為前提。對“有效果”這一要件的理解有兩個方面:第一,救助標的須被全部或部分地保存下來;第二,如果救助作業保存了全部或部分救助標的,但是其后非由于救助人的過失造成救助標的最終未被保存下來,仍視為救助有效果。
三是當對構成環境損害危險的船舶或者船上貨物進行救助時,有權獲得特別補償。
四是在救助作業結束后,有權要求被救助人提供擔保,給付救助款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商場摔傷賠償金額一般是多少
2021-03-14專利權轉讓協議書范本怎么寫
2021-02-22抵押登記到期了還有效嗎
2020-11-20單獨針對違約金能否設計抵押擔保
2021-02-14子女對老人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0-12-24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起訴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0-11-20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范圍和標準是什么
2021-02-16勞動糾紛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2-13行政案件可以立案嗎
2020-11-29基本的購房知識匯總
2020-12-11父母可以贈與房產給還沒大學畢業的兒女嗎
2021-03-05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公房承租人對合用部位產生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1競業限制離職不補償是否生效
2020-12-29有病史員工可否簽免責合同
2020-11-15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強險投保人提供哪些材料
2021-02-28提單責任險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問題初探
2021-01-27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汽車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