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難救助,又稱海上救助。從廣義上講,救助人在任何水域對遇險的船舶、貨物、人命等的救助都構成海難救助,但是,由于對人的救助是國際法規定的義務,在不嚴重危及船舶和船上人員安全的情況下,任何船舶都有救助人命的義務,救助人命不產生救助報酬請求權,只是在救助船舶和其他財產的同時救助了人命,人命救助人才有權分享救助報酬中的合理份額。我國《海商法》第171條規定,海難救助適用于“在海上或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對遇險的船舶和其他財產進行的救助。”
海難救助是海商法中一項古老而特有的法律制度。公元前9世紀的《羅得法》中就有支付救助報酬的類似規定。確立海難救助制度的目的是鼓勵人們對遇險的船舶及其財產進行救助。
海難救助最初始于純救助,以后發展成合同救助。在各種合同格式中,最為典型、應用最廣的是英國勞合社的勞式標準救助合同格式,我國海事仲載委員會也制訂了類似的救助合同格式。除去純救助和合同救助外,在傳統海商法中,還有一種按救助人所使用的設備、人力和時間計付報酬的救助方式,稱為雇傭救助或實際費用救助,但現代海商法已將其劃歸海上服務項目之中。
二、海難救助的構成要件
根據我國《海商法》的有關規定,有效的海難救助行為的成立,或稱救助報酬請求權的成立,須符合以下五個條件:
(1)救助發生在海上或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海上風險遠遠大于陸上的特點,是海難救助制度得以確立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國《海商法》要求救助人救助被救物的行為必須發生在海上或海相通的可航水域。
(2)被救物必須是法律所認可的救助標的。我國《海商法》所認可的被救物是船舶和其他財產。其中船舶是指海商法第3條所稱的船舶和與其發生救助關系的任何其他非用于軍事的或者政府公務的船艇。即救助船與被救助船之一必須是我國《海商法》第3條所稱的船舶,而另一船只可以是非用于軍事或政府公務的內河船、內湖船及20總噸位以下的小船。
(3)被救物必須遭遇海上危險。海上危險的存在是救助行為得以產生的前提,船舶或其他財產只有面臨可造成損失的真空存在的危險,才有救助的必要。
(4)救助必須是自愿的行為。自愿原則是海難救助的構成要件之一。這里所指的自愿是雙方的,即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務的自愿被救助方接受救助服務的自愿。對救助方而言,自愿是指其在法律上和職責上對遇險的海上財產無救助義務,救助成功了,有權獲得救助報酬,不救助亦不承擔任何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非訴執行期限是多久
2020-11-08非法轉讓土地是否有追訴時效
2021-03-10指定管轄是指什么
2020-11-13是否在保密或競業限制協議執行期
2021-02-06退休返聘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2-15被動物咬了該如何維權
2020-12-10保單現金價值指的是什么意思
2020-11-13車子被撞是理賠中心定損還是保險公司定損
2020-12-21保險公司可以解散或者倒閉嗎
2021-01-21員工自愿放棄上保險后悔了上訴法院
2021-01-07保險受益人能否更改
2021-02-14承包林地需要辦理什么證
2021-01-02怎么運用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處理集體土地上的征收問題
2020-11-11如何辦理土地轉讓手續是什么
2020-11-23如何申請拆遷許可信息公開
2021-01-07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十個步驟
2020-11-16農村宅基地和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7農村和城郊房屋拆遷時,院落、圍墻和地上附著物應怎么補償
2021-03-03租賃的土地被征用有土地征收補償費嗎
2021-02-20關于被拆遷人的補償權問題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