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民法中,一般主張的是“過錯責任”。這也造成了現實中,見義勇為者“救人未果反被追責”的諸多事例。此次將見義勇為免責納入民法總則體現了立法對見義勇為等緊急救助行為的寬容和鼓勵,意在消除救助者的后顧之憂,匡正社會風氣。
徐州律師認為:建議刪去“重大過失”
草案中的“重大過失”在實際生活中不好界定,比如老人倒了敢不敢扶?扶了的話,老人出現了“損害”就要承擔民事責任?建議刪去“重大過失”這句話,鼓勵、引導更多的人傳遞正能量。
近年來,由“扶不扶”引發的新聞熱點,時常刺激公眾神經。好人伸出援手卻遭遇“碰瓷”訛詐的事件,以及雙方各執一詞、輿論頻頻反轉的“羅生門”,讓“扶不扶”“幫不幫”成為拷問社會道德的難題。
目前全國不少省市出臺了見義勇為條例,但各地的規定大相徑庭,缺乏統一的認定標準,存在各種限制性規定,損害了公平。此次一部全國性的法律規范,降低認定門檻,嚴格限制除外性規定,最大程度地降低見義勇為的風險,讓人見義勇為敢為,沒有后顧之憂。
見義勇為在法理中如何界定,才能讓這個行為中的“善”被肯定、被褒揚,才能讓救人而死的逝者得到補償,這是該做的第一步。有學者認為,為避免見義勇為的“善”行陷入困擾,國家還需出臺更細化的全國性法律文件,對見義勇為的認定、補償、獎勵、保護統一規定。
當然,遇到緊急情況救人并非僅憑借一腔熱情就行,還需要科學、專業地施救。所以在推行“好人法”的同時,普及公眾急救知識技能也應形成制度來強化。這樣,在危難時刻,才能讓好人“敢救”也“會救”。
同時,從此衍生出來的是,通過讓“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社會人看到,法律對正當的行善行為,是有越來越多正向激勵的,才會動員更多人的積極性,社會也才會越來越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法犯罪受傷是否擔責
2021-03-04衛生行政執法的依據包括什么
2020-12-26村委會賄選如何處罰
2020-12-10涉外婚姻律師收費標準
2020-11-23非法同居有罪嗎
2021-01-07指定管轄權不服要怎么辦
2021-02-08房貸新政下毀約能否要回購房定金
2020-12-17子女的撫養權爭取方法
2020-12-282019反家暴法施行,北京法院簽署人身保護令首例
2021-01-10連環購銷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9國企如何編制改制方案
2020-12-26老板不批試用期離職怎么辦
2021-03-17試用期離職老板不簽字怎么辦
2021-02-28老板拖欠工資超過1年員工還可以追討嗎
2020-12-04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貿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可以構成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18人身保險的法律特點是怎么樣的
2020-12-10肇事罰單保險公司報銷嗎
2021-03-03未超合理范圍保險應理賠嗎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