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在網上發布了一個戶外活動邀請帖,召集網友到某地進行戶外自助探險活動,張某邀請了她的朋友趙某一同前往。在結對徒步穿越河谷時,排在隊尾的趙某落水,其他隊員為自身安全考慮到達河谷對面才予以營救,但為時已晚。當天下午,搜救隊在距事發地點五公里外的河床上找到了趙某的尸體。趙某的父母向法院起訴,要求趙某的朋友張某及其他11名參與活動者賠償損失以及精神撫慰金40萬元。
[分歧]
在自助游中發生傷亡事件,自助游參與者對團隊中傷亡者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救助義務,有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自助游是一種松散的自助旅游組織,參加自助游是一種風險自負行為,相互之間不存在法定的救助義務,而是道德上的救助義務,在同伴面對危險時沒有施救,只受到道德上的譴責,不應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在自助游中,參與人員因相互信賴結成共同利益體,在同伴處于危險狀態時,參與者應在合理限度內進行力所能及的施救,否則應當承擔一定責任。
[評析]
小編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首先,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四條“當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的規定,在自助游活動中,活動參與者對于自助游的風險應有一定的認知,應各自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是各參與者基于共同的風險認知和信賴結成利益共同體,因相互之間的特殊利益關系和信賴關系,在風險發生時,負有相互之間必要的、合理的救助義務。
其次,明確自助游參加者的互相救助義務對于救助處于臨危狀態中參與者具有積極意義,也能減少風險。自助游雖為松散型、自助型的旅游活動,但是由于自助游中客觀存在著各種不可預知的風險,各參與者之間基于對風險的認識而產生結伴互助的依賴和信任,具有臨時互助團體的共同利益。在意外發生的情形下,各參與者處于共同利益體中,面臨著同樣的風險,應當充分認識到危險發生時合理、必要的救助義務,進行力所能及的救助以避免損失擴大。另外,對組織者而言,應明示和提醒參與者知曉這一義務的存在,在危險發生時,基于其在自助游中的特殊身份,具有組織參與者脫離危險、積極互救以及求救等救助義務。
綜上所述,本案中,雖然趙某的損害并不是其他自助探險活動參與者引起的,但是基于各參與者之間特殊利益關系和信賴關系,具有相互救助義務,未履行則應承擔相應責任。法院判決,張某及其他11名參與者未履行臨危救助義務,對趙某的死亡承擔20%的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人單位扣工資最多不能超過多少
2020-11-13老字號如何申請注冊
2021-01-30如何處理非機動車交通事故
2020-12-08交通事故訴訟需提供哪些證據
2020-12-15假釋期間什么情況會被收監
2020-12-28違法分包合同無效可以以仲裁嗎
2021-02-13農村五保戶去世后其遺產應由誰繼承
2021-01-21拆入資金用于什么方面
2021-02-08合同債權作為質押標的一般有哪些條件
2021-02-01擔保合同能口頭簽訂嗎
2020-11-10集資房資格轉讓金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20鋪乳期間可以中止合同嗎
2021-01-20公司倒閉法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05勞動人事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23人身保險公司需要承擔怎樣的義務
2021-03-25在人身保險中應該規定哪些內容
2021-01-28我國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自殺條款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7駕駛證扣了12分出事故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25疲勞駕駛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1-01-29財產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