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專利權的客體是什么?
專利權的客體,也稱為專利法保護的對象,是依法應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根據我國專利法第2條的規定,專利法的客體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專利權是專利權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獨占使用、收益、處分其發明創造,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專利權具有時間性、地域性及排他性。此外,專利權還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1)專利權是兩權一體的權利,既有人身權,又有財產權。
(2)專利權的取得須經專利局授予。
(3)專利權的發生以公開發明成果為前提。
(4)專利權具有利用性,專利權人如不實施或不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有關部門將采取強制許可措施,使專利得到充分利用。
二、職務發明創造分為兩類:
1.執行本單位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包括三種情況:
(1)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
(2)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作出的發明創造;
(3)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后1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在第(3)種情況中,只有同時具備兩個條件,才構成職務發明創造:第一,該發明創造必須是發明人或設計人從原單位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后1年內作出的;第二,該發明創造與發明人或設計人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聯系。
2.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本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一般認為,如果在發明創造過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了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料以及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這種利用對發明創造的完成起著必不可少的決定性作用,就可以認定為主要利用本單位物質技術條件。如果僅僅是少量利用了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且這種物質條件的利用,對發明創造的完成無關緊要,則不能因此認定是職務發明創造。對于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如果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專利權的客體認定上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來處理,特別是對于不同的專利權認定上,可以由專利權人根據法律上規定的程序來進行申請,并提交相關資料來進行認定,避免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發生。
導致專利權終止的方法
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保護專利權期限為幾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人單位扣工資最多不能超過多少
2020-11-13借款協議書有期限嗎
2021-02-27學生在學校發生意外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1-18購房簽約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勞務合同中途中止需要補償嗎
2020-11-23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哪些問題是人身保險合同訂立時要注意的
2020-12-09土方車司機超分仍然上路釀事故 保險公司拒賠獲支持
2021-01-20什么是保險詐騙罪
2021-02-23機動車被洪水沖走了可以找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22公眾責任險附加條款內容是什么
2021-01-06按份共有房產拆遷補償怎么分配
2020-11-232020年這幾類房屋不再算“違建”了,拆遷有補償了
2021-02-09支付拆遷補償費補償金額如何確定
2021-01-08拆遷中違章建筑享有補償嗎
2021-01-09企業拆遷賠償有哪幾種
2021-01-05廣州市國土房管局七條解讀舊城改造補償方案
2020-12-07青苗補償費糾紛可以提起訴訟嗎
2020-11-11高速公路拆房怎么補償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