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原告張小姐于2009年6月12日進入被告公司工作,雙方簽訂了期限自2009年6月12日至2010年6月11日的勞動合同。合同約定原告的工作崗位為華東去業務經理,月工資1.5萬元,原告工作內容為駐上海從事招商引資工作,并認真執行和完成工作任務。
在合同有效期內經被告通知原告,可以變化乙方工作內容及地點,原告同意服從被告安排。
2010年1月6日,被告向原告發出“關于勞動合同變更協商的函”,提出“受全球經濟環境形勢影響,公司將不再需要獨立華東區業務經理。”
2010年1月15日,被告書面通知原告解除勞動合同,理由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雙方未能就勞動合同變更事宜達成一致,故解除與原告之間的勞動合同。被告遂向原告開具退工單,結清了原告在職期間的工資、代通金和經濟補償金等。此后,原告未再上班。其后,原告提起勞動仲裁,要求恢復勞動關系,并支付仲裁起至實際恢復勞動關系之日止的工資收入損失。仲裁委員會裁決對原告的請求事項不予支持。
原告遂起訴至法院。法院認為被告的解除行為違法,但鑒于原告崗位已經不存在,雙方客觀上已經不可能恢復勞動關系,遂判決:
1、駁回原告要求恢復勞動關系的訴訟請求;
2、被告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支付原告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差額15352元;
【北京勞動法律師分析】
《勞動合同法》第48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通過該規定可以看出,在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下,如果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可以不同意繼續履行勞動合同,而改為向勞動者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如果雙方另有違約賠償約定的,違約方還應賠償另一方的損失。
被告認為其受全球經濟環境形勢影響,原告的崗位已不再設立屬于“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以此為由解除與原告之間的勞動合同,不符合法律規定,也不符合雙方勞動合同約定,故被告于原告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應認定為違法。現原告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但鑒于被告堅持不同意恢復勞動關系,且原告原工作崗位已不存在,故雙方間的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被告應按照經濟補償金的2倍向原告支付賠償金,扣除被告已經支付的部分,還應支付15352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地產股權收購稅費要怎么計算
2021-02-14監事能否參加股權激勵
2021-02-05判過刑的又醉駕算是累犯嗎
2020-11-12子女贍養父母有哪些應盡義務
2021-01-26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2021-02-05買的新車卻辦過保險,4s店是否構成欺詐
2020-12-02何時開始喪失繼承權
2020-12-16涉及刑事案件怎么處理?
2020-11-08房屋產權的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22九級工傷符合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嗎
2021-01-08員工調崗調薪該如何操作
2021-01-19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勞動仲裁期限中止中斷解釋嗎?
2021-01-03勞動者維權要提供證據嗎
2020-11-15醫療意外保險具體是什么
2021-03-22人壽保險合同內容和投保理賠
2020-11-25公眾責任保險合同的基本內容
2021-02-27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3-16投資類保險的類型和各自的優點
2021-03-25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條款的
2021-02-06保險合同免責條款告知義務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