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原告張小姐于2009年6月12日進入被告公司工作,雙方簽訂了期限自2009年6月12日至2010年6月11日的勞動合同。合同約定原告的工作崗位為華東去業務經理,月工資1.5萬元,原告工作內容為駐上海從事招商引資工作,并認真執行和完成工作任務。
在合同有效期內經被告通知原告,可以變化乙方工作內容及地點,原告同意服從被告安排。
2010年1月6日,被告向原告發出“關于勞動合同變更協商的函”,提出“受全球經濟環境形勢影響,公司將不再需要獨立華東區業務經理。”
2010年1月15日,被告書面通知原告解除勞動合同,理由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雙方未能就勞動合同變更事宜達成一致,故解除與原告之間的勞動合同。被告遂向原告開具退工單,結清了原告在職期間的工資、代通金和經濟補償金等。此后,原告未再上班。其后,原告提起勞動仲裁,要求恢復勞動關系,并支付仲裁起至實際恢復勞動關系之日止的工資收入損失。仲裁委員會裁決對原告的請求事項不予支持。
原告遂起訴至法院。法院認為被告的解除行為違法,但鑒于原告崗位已經不存在,雙方客觀上已經不可能恢復勞動關系,遂判決:
1、駁回原告要求恢復勞動關系的訴訟請求;
2、被告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支付原告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差額15352元;
【北京勞動法律師分析】
《勞動合同法》第48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通過該規定可以看出,在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下,如果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可以不同意繼續履行勞動合同,而改為向勞動者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如果雙方另有違約賠償約定的,違約方還應賠償另一方的損失。
被告認為其受全球經濟環境形勢影響,原告的崗位已不再設立屬于“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以此為由解除與原告之間的勞動合同,不符合法律規定,也不符合雙方勞動合同約定,故被告于原告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應認定為違法。現原告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但鑒于被告堅持不同意恢復勞動關系,且原告原工作崗位已不存在,故雙方間的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被告應按照經濟補償金的2倍向原告支付賠償金,扣除被告已經支付的部分,還應支付15352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23企業法律顧問能否代理訴訟
2020-12-17國家賠償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06公司解散注銷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8解除抵押需要擔保公司出面嗎
2021-02-23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1-01-15用電人不注意安全用電,在合同法上可能面臨什么后果怎么規定
2020-12-10債權被保全后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25消費者在商場摔傷,商場要承擔多大責任
2020-12-18農村建房的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8解除勞動合同后多久能取公積金
2020-12-01勞務外包工傷責任如何擔責
2021-01-10什么是以房養老
2021-01-24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訴訟費由誰負擔
2021-01-05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恢復是怎樣的
2020-11-12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20條與保險有關的高頻法律條文
2020-12-16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保險合同的要約形式是什么
2020-12-30新保險法第十六條有什么疑義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