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
按照《勞動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試用期是指用人單位對新招收的合同制職工進行思想品德、勞動態度、實際工作能力、身體情況等進行進一步考察的時間期限。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勞動合同可以規定試用期,其期限的長短由企業根據不同工種的實際情況確定,但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試用期內,如果發現職工有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如身體條件、受教育程度、實際工作能力不符合錄用條件,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以保證職工隊伍的素質,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2)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勞動紀律是職工在集體勞動中必須遵守的準則和規范。職工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行為主要包括:嚴重違反勞動紀律,經常遲到早退、曠工,消極怠工,影響生產、工作秩序;玩忽職守,違反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規,損壞設備、工具,浪費原材料、能源;服務態度很差,經常與顧客吵架或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職工有上述行為時,企業應當及時進行教育,或根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給予應有的行政處分。如果經過教育或行政處分以后,職工仍然不改正錯誤的,企業可以直接解除勞動合同,而不必先辦理辭退手續,再辦理解除勞動合同的手續;
(3)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主要指:玩忽職守,違章指揮,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財遭受損失;濫用職權,違反政策,違反財經紀律,偷稅漏稅,截留上繳利潤損公肥私,使企業在經濟上遭受重大損失;貪污、盜竊,使企業遭受重大損失,尚不構成犯罪。職工有上述行為之一的,企業有權直接解除勞動合同,也不必先辦理辭退手續,再辦理解除勞動合同的手續;
(4)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勞動者違反國家法律,構成犯罪,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企業有權解除勞動合同。
上述四種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屬勞動者有過錯,勞動者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企業有權隨時解除勞動合同,不需要提前一個月通知勞動者,也不需要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2.勞動者解除合同的條件:
第三十一條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第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內的;
(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履行的三大抗辯權是什么
2021-02-24軍人轉業費是共同財產嗎
2021-03-21個人獨資企業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0轉繼承份額該怎么計算
2021-02-16傷殘退役軍人的撫恤金如何發放
2021-02-182020年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2-03居民商業產權是否征收房產稅
2021-01-10如何理解免責條款
2021-01-15離職時單位要求簽保密協議合法嗎
2021-03-02壽險的追訴期是兩年嗎
2020-11-15意外險購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海洋貨物運輸保險單
2020-12-22蘇州一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
2021-03-09索要嫖資被殺,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27保險合同是要式合同嗎
2020-11-24固定資產購買保險的流程
2021-02-20保險法爭議是指哪方面
2021-02-14非經營性土地出讓交出讓金嗎
2021-02-01土地轉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03拆遷安置住房如何提取公積金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