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有哪幾種情形
《專利法》第六十九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一) 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
(二) 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制造、使用的;
(三) 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四) 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五) 為提供行政 審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以及專門為其制造、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
二、侵犯專利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行政責任
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
(二)民事責任
1、停止侵權,是指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根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處理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實施的專利侵權行為。
2、賠償損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專利權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所受到的損失或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3、消除影響。在侵權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給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商譽造成損害時,侵權行為人就應當采用適當的方式承擔消除影響的法律責任,承認自己的侵權行為,以達到消除對專利產品造成的不良影響。
(三)刑事責任
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專利侵權行為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類。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銷售侵犯專利權的產品規定是什么?
使用侵犯專利權的產品是否屬于侵權行為?
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如何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校園欺凌屬不屬于犯法
2021-02-18罪犯服刑期間保外就醫算不算刑期
2020-11-19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權利人通知負有什么義務
2021-01-16公安局賬戶是否可以質押
2020-11-23征收房屋應先補償后搬遷
2021-02-20仲裁和訴訟解決民事糾紛有哪些方式
2021-01-28離婚需要賠償嗎
2021-01-01民間借貸到期后訴訟時效多長時間
2021-02-28不贍養老人能正常分配撫恤金嗎
2021-01-23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能代表業主起訴嗎
2020-11-24房屋贈送時效多長
2021-01-20中介買賣房屋風險怎么防范
2021-02-15試用期隨意辭職要賠償用人單位嗎
2020-11-16剎車失靈乘車人跳車受傷交強險怎么賠償
2021-03-03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之探析
2021-01-17人身保險合同理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1導游人士購買保險全方位攻略
2021-03-07財產保險合同的特征有哪些
2021-03-16對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審批設立保險公司申請的期限是如何的
2021-01-14避免保險合同糾紛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