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仲裁】
仲裁委在查實的基礎上認為,雙方簽訂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約定自當日起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應視為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故雙方之間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公司向何某支付了相關費用。并辦理了退工手續。何某稱出于無奈簽訂該協議,應當提供充分的依據。
根據《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有效》第三十四條規定: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且無過失的,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第三十九條規定: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期限順延至該情形消失。
本案當事人雙方系協商解除勞動合同,不屬上述法定的情形。故何某以在解除勞動合同前已懷孕為由要求撤銷退工、恢復勞動合同關系、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并支付仲裁期間工資的請求,本會難以支持。
【法律要點】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何某能否以懷孕為由要求恢復已解除的勞動關系?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一個時間節點問題,何某與單位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時,并未告知單位自己已懷孕。當然,當時其本人也不知曉。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協商解除合同的程序應該是公正、平等、合理的。
如果何某在公司提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過程中告知公司自己的情況,公司仍我行我素,那公司的做法就是違法的,在這種情況下何某提出恢復勞動關系的請求仲裁委理應支持。
【結論】
上面的案例發生于上海。上海高級法院的司法指引對于“協商解除后發現協商過程中懷孕”的情形,有較為明確的裁判指引:協商解除有效,不支持勞動者恢復勞動關系的請求。北京高院的司法指引也有類似的規定。這此司法指引的法理依據,應當是根據勞動合同法“協商解除”的精神,只要是解除勞動合同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平等自愿協商的結果,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協商解除就應當認為有效。
至于女工在協商期間懷孕,女工通過自己與丈夫的生活、自己的身體狀況等,完全知道,或應當知道有可能懷孕,自己應當謹慎地推遲或暫停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過程,等待醫院檢查結果。如果女工自己不盡合理注意,其后果應有自己承擔,而不能由沒有過錯的對方承擔。
【案例】
何某大學畢業之后,很幸運地找到了工作,不久又幸福地成立了家庭,小日子過得像芝麻開花。何某進入這家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后,感覺工作壓力太大,便萌生了想換家單位試試看的想法,但離終止合同期限還有半年時間,因此,何某想還是等到合同終止吧。不久,公司找何某談話與其協商,因近來公司經營情況的變化,想與何某提前解除勞動合同關系,并按規定支付給何某相關費用。何某覺得正是機會,于是,雙方談妥條件后,簽訂了解除合同協議書。在辦理了相關手續后何某離開了公司。一周后,何某到醫院檢查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推算是在合同解除前的事,于是,何某將公司告上了仲裁庭,要求恢復勞動關系。
【庭審答辯】
在仲裁審理中何某稱,因公司要求,本人無奈簽署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此后,發現自己已懷孕,經推算懷孕時間是在合同解除之前。因此,本人是在不知已懷孕的情況下與公司簽訂協商解除勞動關系協議的,故提出申訴,要求撤銷解除協議,恢復勞動合同關系,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并要求公司支付其仲裁期間的工資。
公司辯稱,雙方簽訂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時,不存在欺詐或脅迫的情況,也不存在顯失公平或重大誤解,協議內容合法,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有關法律雖然規定了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但僅適用于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且員工無過錯的情況,不適用協商解除勞動合同。何某作為一個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其在簽署協議時應該對自己的生理和生活狀況有準確的了解,公司作為用人單位無法主動了解一個女性員工的生理和生活狀況。即使何某在簽署協議時已懷孕,何某也應為自己的疏忽大意自行承擔責任,而不是用人單位。故不同意何某要求恢復勞動關系的請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現在房產抵押好貸款嗎
2021-02-04擔保法解釋一
2020-12-141萬借條違約金能寫多少
2021-03-23勞動合同無效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7超出國家標準的合同條款成立嗎
2021-02-04顧客在商場摔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4顧客不小心在超市摔倒誰賠償相關費用有哪些
2021-03-09集資房轉讓時應注意什么
2021-02-18離職補償金標準含年終獎嗎
2021-01-02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和經濟補償的,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3-01什么是傷殘鑒定費
2021-03-15飛機延誤什么時候給賠償
2021-01-25投保人與受害人達成的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1-12沒有責任認定書的追尾事故保險理賠嗎
2021-01-16無證駕駛撞死人無力賠償告保險公司可以嗎
2021-02-13企業財產保險最高額是多少
2020-12-19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2021-02-10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21保險合同沒簽字想退保,怎么進行
2021-03-15買保險 律師教你“八招”防忽悠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