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律師解讀:
本條是關于如何計算經濟補償的規定。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當符合法定情形,用人單位依法支付經濟補償時,就涉及到如何計算經濟補償的問題,由于均涉及到自身利益,因此,這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根據司法實踐,計算經濟補償的普遍公式是:經濟補償金的基數(即每工作一年應得的經濟補償)×勞動者工作年限。勞動合同法及有關行政法規對工作年限及經濟補償標準作了明確的規定。
一、計算經濟補償中的工作年限
勞動者在單位工作的年限,應從勞動者向該用人單位實際提供勞動或者勞務之日起連續計算。如果由于各種原因,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未及時簽訂勞動合同的,不影響工作年限的計算。如果勞動者連續為同一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但先后簽訂了幾份勞動合同的,工作年限應從勞動者提供勞動之日起連續計算。如勞動者張某自2008年起在深圳某電子公司工作,勞動合同一年一簽,一直工作到2015年。最后一份勞動合同期滿后終止,用人單位依法支付經濟補償時,計算的工作年限應從2008年算起,總共六年。如果勞動者為同一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多年,但中間間隔了一段時間,比如工作兩年后辭工或者被辭退,半年后又入職該公司,并且也前后簽訂了幾份勞動合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司法實踐,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的工作年限是從勞動者最后一次入職公司起連續計算。
總之,本條“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的規定,不能理解為連續幾個合同的最后一個合同期限,原則上應連續計算。當然,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用人單位利用短期勞動長期用工的現象將會減少,這主要是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兩個措施,一是連續簽訂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可以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二是即使是勞動合同期滿終止的,用人單位也要依法支付經濟補償。
另外,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簽訂,試行前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依照勞動法和原有關國家規定計算經濟補償。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簽訂,試行后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比如原來的法律包括勞動爭議的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均沒有規定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其工作年限計付經濟補償,但勞動合同法第第四十六條第(五)項規定了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則因勞動合同期滿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年限計算,就只能從2008年1月1日起計算,如勞動者從1998年起入職用人單位,合同至2008年4月30日到期,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但計算經濟補償的年限只能從勞動合同法施行之日即2008年1月1日起計算,至4月30日,用人單位應當計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給勞動者。這主要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適用,即法律原則上對其頒布以前的權利義務關系不予調整。
二、計算標準
經濟補償的計算標準為: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考慮到勞動爭議的實際情況,借鑒地方立法的成功經驗,在原有補償辦法的年限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增加了“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的規定,這樣的規定更加科學、合理。
三、計算基數
計算經濟補償時,工作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關于一個月工資是勞動者本人月工資、本企業的職工月平均工資還是當地月平均工資,還是上年度城鎮職工的月平均工資,在勞動合同法制定過程中進行了討論和研究,最后規定月工資是指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需要說明的是,月平資工資,是指勞動者每月領取的實際工資,而不是最低工資,也不是應發工資,而是勞動者在簽領時所得到的實際現實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加班工資、津貼、補助、獎金等的總和。
四、計算封頂
勞動合同法對為體現經濟補償的法律性質和作用,兼顧公平合理原則,對月平均較高的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的)的計算經濟補償的年限做了封頂,即最高不得超過12個月。因此,在勞動合同法的相關實施細則或者司法解釋沒有出來之前,我們可以理解為:對于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的勞動者,其經濟補償金基數以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計算,最高年限不超過十二年。
五、額外經濟補償金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十條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全額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根據以上規定,所謂額外經濟補償金,是指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全額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百分之五十支付給勞動者的額外經濟補償金,是一個和年限經濟補償金相關聯的法律概念和補償費用。
六、與經濟補償金相關的法律責任規定
為督促用人單位及時支付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經濟補償,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停車場被刮擦如何處理
2020-12-01注冊商標保護期限是多久
2021-01-07哪些婚姻關系視為無效婚姻
2021-02-21銀行卡被司法凍結了,公安局會聯系嗎
2021-03-08反擔保合同必須三方簽字嗎
2021-03-12公司員工調動崗位需要哪些流程
2021-01-16用人單位招工能否收押金
2021-01-19買了自燃損失險,車輛著火了,就一定能得到賠償..
2021-02-20保險合同的終止問題有哪些
2021-03-12保險公司應履行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23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產生的訴訟費誰承擔
2021-02-16怎樣改變土地用途
2021-03-06交了土地出讓金的房子就可以買賣嗎
2021-02-10農村拆遷補償,宅基地和房屋是分開補償嗎
2021-02-06拆遷房房產證辦理需要多少費用
2021-01-25拆遷補償不合理找律師有用嗎
2021-01-31動遷怎么樣能早知道
2021-01-19買拆遷房需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0-12-25農村征地拆遷補償有哪些標準
2021-03-25長沙拆遷政策(房屋征收與補償標準)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