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一系列談判已接近尾聲,中國入世在即。但這同時意味中國將向具有競爭力的國外農產品市場進一步開放。事實上,加入WTO并不是中國農業開放的唯一注腳,農業開放首先是適應全球化,入世僅僅是主動融入全球化潮流的一個戰略舉措。
農業開放意味著什么?它意味著農產品貿易價格、貿易額、貿易品種、貿易市場、貿易收益都將受到具體影響。
與經濟市場化和經濟增長相隨而來的農產品價格上漲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但是價格上漲的后果是農產品的銷路受阻。
價格變化
由于各農業國紛紛承諾削減補貼,降低價格支持,農產品國際市場的競爭將由以前高補貼下的價格競爭轉向以品質為中心的非價格競爭。這樣,在世界范圍的農產品價格普遍下降的情況下,中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必然下跌,而相反的是,國內農產品價格卻因為生產成本和管理流通費用的增加而上漲,導致出口不暢。
1983至1995年,世界農產品出口價格一直處于疲軟狀態,基本平穩,但中國國內農產品價格節節攀升,十幾年間增加了五六倍。1995年以來,國際糧食市場價格大幅下降,美國芝加哥期貨市場糧食交易所小麥、玉米價格分別由1995年12月每噸186.64美元和135.81美元降至1998年12月的99.38美元和84.86美元;曼谷市場大米FOB價格(含碎25%)1995年12月每噸362.5美元,降至1998年12月的267.2美元。根據中國農業部信息調查,1998年12月小麥定購價、保護價和集市貿易價分別比美國市場小麥價格高71.9%、55.9%、62.8%。玉米三種收購價格比美國價格高69.9%、55%和72.5%。1998年12月大米三種收購價格比曼谷市場價格分別高0.1%、低10.9%和低2.7%。
單就小麥和玉米來看,在同一時期,國外小麥和玉米的市場價格加上運費和增值稅運到國內,也比國內三種收購價格便宜。
量的變化
世界范圍的農產品價格下跌對中國農產品國際市場價格抑制作用,必然影響中國農產品的出口量和進口量。
1997—1998年中國部分主要出口農產品都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食用油,其次是蠶絲、動物毛及毛織物,再次是木材、煙草、棉花和畜產品等,這些都是中國傳統的大宗出口商品。因此要提高中國農產品貿易量,完全靠價格刺激已經不可能有太大的回旋余地。今后中國農產品出口要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取決于農產品品種質量及消費國的偏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和檢察院的職責是什么
2020-11-20虛擬貨幣是什么
2021-03-15銷售數據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1-06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分別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2021-02-16車禍撞死人怎么賠償
2021-02-11拆遷款支票拿到怎么給錢
2021-02-20財產保全錯了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26什么是非婚生子
2021-02-12交通調解時作事故認定嗎
2021-02-28勞動仲裁能保全公司財產嗎
2021-01-26遭遇第二次家暴怎么辦
2020-11-13婚前房產已贈與并過戶還能反悔嗎
2020-12-26企業有過錯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2-20保險條款和費率的審批與備案
2021-03-10家庭財產保險中的分攤條款
2020-11-08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如何訂立海上保險合同
2021-02-10意外死亡沒有報警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8保險違約如何去防范
2020-12-25保險欺詐有哪些形式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