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刑事案件的審判期限是多長?審判程序是什么?刑事案件的審判期一般為兩個月。
刑事訴訟法第208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兩個月內宣判,但最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可以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案件,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應當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庭審程序分五個階段:① 聽力法庭審判的開始是為案件的實質性審判做準備。庭審期間,審判長應當查明當事人是否在場,并宣布案由;公布合議庭成員、書記員、檢察官、辯護人、專家和翻譯的姓名;通知雙方,他們有權申請從上述人員中撤出;告知被告他的辯護權
② 法庭調查。法庭審判的中心環節。現階段,在公訴人、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法院應當對案件事實和證據進行調查核實,以查明案件事實,并從事實的角度為正確判斷打下基礎。公訴人宣讀起訴書后,法官審問被告。經審判長許可,公訴人可以訊問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害人、原告人和辯護人可以訊問被告人。法官、檢察官訊問證人時,應當告知其如實作證、故意作假或者隱瞞刑事證據的法律責任。當事人和辯護人可以向審判長申請訊問證人、鑒定人,也可以請求審判長準許直接提問。審判長認為質詢內容與案件無關的,應當停止質詢。法官應當將物證提交被告人鑒定;不在場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勘驗筆錄等證據文件應當當庭宣讀,聽取當事人和辯護人的意見③ 法庭辯論。經調查,法院認為案件事實已經澄清,當事人沒有提出需要補充的事實和證據的,由審判長宣布法庭調查結束,開始法庭辯論。公訴人和被害人應當在辯論中首先發言,然后被告人應當陳述和辯護。辯護人應相互辯護和辯論
④ 被告的最后陳述。主審法官宣布辯論結束后,被告有權發表最后陳述
⑤ 審議、判決和量刑。被告人的終審陳述完成后,審判長將休庭,合議庭將進行審議。合議庭應當根據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法律規定,對被告人的有罪或者無罪、犯了什么罪、適用什么刑罰或者免除什么刑罰作出判決。合議庭進行審議時,有不同意見的,少數人應當服從多數,少數人的意見應當記入筆錄。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應當在會議記錄上簽名。案件的判決必須向當事人公告。所有判決均應公開宣布。它可以在法庭上或其他日期舉行。當庭宣判的,應當在五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定期宣判的,應當在定期宣判后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屬不配合治療導致病員死亡該怎么處理
2020-12-23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有哪些
2020-11-26不同意離婚答辯狀
2020-12-21車禍致小產肇事方賠多少錢
2021-03-15強制執行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15政府單位非法招工如何處罰
2021-01-02保管物因自身瑕疵毀損損失誰來承擔
2021-03-24拆遷安置房有什么優勢
2021-02-08離婚單位集資房如何分割
2020-11-08什么叫房地產交易
2020-12-07如何確定競業限制的范圍
2021-01-09企業股東簽競業限制合同合理嗎
2020-11-16運輸合同與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8試用期轉正工作總結范本
2021-03-17試用期結束被辭退會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06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以房養老政策如何且行且完善
2020-11-21家庭財產保險案例
2021-01-21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0-12-31保險公司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可搭售其他產品嗎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