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對外反傾銷立法概況
(一)立法進程
從廣義上講,我國的反傾銷立法肇始于199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該法開創了對傾銷到我國的進口產品實施反傾銷的立法先河。但是該法是我國調整對外貿易法律關系的基本法,其中只有第30條和32條就傾銷和反傾銷做出了規定,不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則是1997年3月25日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和反補貼條例》(下稱《條例》)。我國《條例》的制定主要參照了1994年GATT《反傾銷協定》,但由于時間倉促、缺乏實踐經驗等條件的限制,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條例》存在著比較大的缺陷和漏洞,在立法層次、反傾銷的實體和程序方面均有明顯的缺憾。為了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充分反映“公開”或“透明度”原則,2001年11月26日國務院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簡稱新《條例》),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同時,《中國人民共和國反傾銷和反補貼條例》廢止。這標志著我國自1997年建立的反傾銷法律框架得到進一步完善。此后,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最高人民法院等機關陸續出臺了具體實施辦法,使有關規則更加細化和具有可操作性。
(二)立法動機
我國《條例》開宗明義指出:“為了維護對外貿易秩序和公平競爭,保護國內相關產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就政治目的分析,保護國內產業是反傾銷立法的實質所在。盡管新《條例》將“保護國內產業”作為其立法宗旨之一已經刪除,但究其實質而言,保護國內產業的最終目的依然存在。之所以在總則中刪除“保護國內相關產業”是由于《1994GATT》、《反傾銷守則》、《反傾銷協議》等均未明確將保護國內產業作為其立法宗旨予以規定。
改革開放以來,不僅僅是國外對華反傾銷與我國的對外開放步伐相伴相生,外國廠商為了奪取中國市場份額,利用傾銷手段對我國出口的實例比比皆是。這些傾銷給中國相關產業帶來極大的損害。而中國在遭受外國反傾銷的同時,因為
1同時施行的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
國內沒有反傾銷法規,對國外的傾銷卻完全沒有防御能力。
《條例》的頒布使中國企業能夠對外國的傾銷主動起訴,同時它作為一種戰略性的威懾手段,為我國政府抑制對中國商品歧視性的反傾銷有重大意義,通過該種對抗性反傾銷措施的采用,限制外國對中國商品頻繁進行反傾銷調查,以維護中國對外貿易的順利進行。所以,反傾銷立法可以從兩個方面保護國內相關產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號適用情形有哪些
2021-02-18談完業務遇車禍算不算工傷
2021-01-01不可抗力發生時索賠的處理原則
2021-01-18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貨物運輸保險合同過期后貨物被盜能否獲得賠償
2021-03-10保險中追溯期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22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1-01-12寬限到期日 Dataa Of Grace
2020-11-29承包合同應該怎么寫
2021-03-22關于土地流轉政策
2021-01-10公司注冊地拆遷有否賠償
2020-12-072020年農村拆遷補償標準將會有哪些變化
2020-11-21房屋拆遷產權置換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3房屋拆遷補償方案中應該有幾種補償方式
2021-01-09開發房地產屬于公益拆遷嗎
2020-11-14拆遷是先征地后拆遷的嗎
2021-01-17樂山市養殖場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4農村宅基地房屋拆遷補償利益的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1-28公租房拆遷后如何分配以及相關問題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