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訂立是否有效?《合同法》第2條規定,合同是當事人之間建立、變更和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由于它是一種協議,如果一方發出要約(邀請)訂立合同,另一方作出承諾,則該協議客觀存在,稱為合同成立。只有內容明確、具體,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才能成立。本合同的效力是指本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本協議的內容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合同成立后,必須符合產生約束力的法律要件,包括:
1。當事人具有與協議相對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子女不能簽訂大合同。民事行為能力包括合同能力和相應的合同能力,是當事人了解和掌握合同發展狀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條件。(1)自然人原則上必須具有完全的合同訂立能力。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無行為能力人不得親自簽署合同,應由其法定代表人簽署。《合同法》有一個例外,即行為能力有限的人可以獨立簽署純利益合同或適合其年齡、智力和心理健康的合同。(2)對于非自然人,他們必須在建立法律程序后具有合同行為能力。同時,還應具備相應的簽約能力,即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和有關部門授予的權限范圍內簽訂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是真實的,不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的利益。締約方的表述應當真實反映其內在的效果含義,即其效果含義與表述一致。如果意向表達不真實,對合同效力的影響應取決于具體情況,包括以下情況:
(1)如果存在一般性誤解,合同仍然有效
(2)如果存在重大誤解,合同可以變更或解除
(3)如果合同因利用他人的危險而明顯不公平,則可以變更或解除合同
(4)由于欺詐或脅迫而成立的合同,如果國家利益受到損害,則合同無效;如果不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以變更或取消。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一般來說,合同成立時生效。當事人也可以約定合同的生效時間,例如,合同在一段時間后生效,或者在滿足條件后生效,成為附條件的附期限合同。
根據《合同法》第52條,合同無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合同無效:(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的,集體或第三方
(3)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以上是對“合同成立時是否有效”的回答。合同的成立并不意味著它是有效的。由于已成立的合同與有效合同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雙方必須注意合同條款是否符合法律規定,能否成為有效合同。無效合同對雙方都是一種損失。如果您有法律需求,律霸還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的處理機構有哪些
2021-02-19變更路線造成費用增加可要求旅客增加票款嗎
2021-03-14連帶責任中求償權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01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怎么認定
2020-11-28經過什么樣的流程才能申請取保候審
2021-01-06違反規定徇私向親屬發放貸款的全部承擔責任嗎
2021-02-16合同債權質押的債務人逾期不履行義務時該怎么做
2021-03-26遺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2-24勞務派遣是否計入應付職工薪酬
2020-12-17不滿半年被裁員要怎么補償
2020-12-14違反試用期約定如何賠償
2021-03-17壽險種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1-01-03房多錢少購足人身保險再投資方為御險上策
2021-03-13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的主要權利有哪些
2020-12-31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不生效
2020-11-23什么叫加扣免賠率
2020-12-25雇主侵占雇員保險金 不當得利被判返還
2021-03-04保險理賠申請材料
2021-01-05土地轉讓未辦理相應手續是否有效
2021-02-12非法轉讓土地獲取拆遷補償款如何處理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