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否停止工作并解雇員工以支付賠償金?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1條的規定,如果企業停止工作并終止勞動合同,則需要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要減少20人以上或20人以下的員工,但占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30天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職工意見后,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減少裁員計劃:
(1)按照《企業破產法》的規定進行重組
(2)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
(3)企業仍需減少裁員(四)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條件發生的其他重大變化,導致在裁減人員時無法履行勞動合同的,優先保留下列人員:
(1)與單位簽訂長期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與單位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3)家庭中無其他就業人員,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裁減人員,并在六個月內重新招聘人員的,有老年人或者未成年人需要扶養的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通知被裁減人員,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處理被裁減人員:,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1)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2)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提議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并解除勞動合同(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五)解除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規定,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改善勞動合同約定的條件并續訂勞動合同外,勞動者不同意續簽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款、第五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者的勞動年限支付在本單位工作,標準為每年一個月工資。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如果期限少于六個月,如果工人的月薪高于上一年度由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設區市人民政府公布的該地區雇員平均月薪的三倍,則應向雇員支付半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用人單位所在地區的經濟補償標準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2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前12個月內的平均工資,如果企業在經營困難的情況下解雇員工,可適用《勞動合同法》第41條的規定終止勞動合同并支付機構補償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效合同的處理方法是什么
2021-01-10危害公共衛生罪
2021-01-21一時疏忽將人撞死的,會被判死刑嗎
2021-02-25外貿企業收到出口退稅款是否納稅
2020-12-06商業用地更改成居民住宅用地國家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1為什么有精神損失賠償
2020-11-15交通事故逃逸死亡賠償
2020-12-03工亡賠償金能否被強制執行
2020-12-19連帶責任后房產贈與有效嗎
2020-11-09公房承租人對合用部位產生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1同行業財務崗位有競業限制嗎
2020-12-29試用期離職是否受競業限制
2021-02-23三責險的賠償范圍有多大
2021-02-19保險公司是怎么設立的
2021-01-14保險合同條款要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9保險合同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2020-12-16婚內買的保險離婚時能分嗎
2021-03-15拼車可能涉及到哪些保險
2021-03-20租的車出的單方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0-11-23補償性保險合同與給付性保險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