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雇主單方面終止合同,《勞動法》有五條規定,即第25條、第26條、第27條、第29條和第28條。它規定了立即終止、提前通知終止、不終止和終止應支付的經濟補償的內容。立即終止合同的情況
<《勞動法》第25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隨時終止員工的勞動合同。這里重點介紹以下幾點:一是“經證明在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實際上規定了用人單位在試用期內解除勞動者勞動合同是有條件的,即:,必須證明其不符合雇主的雇傭條件。這就要求用人單位制定書面招聘手冊或用人單位人事管理制度,用人單位應當有具體的用工條件,便于操作。第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雇主的規章制度”。此處提到的“嚴重違反勞動紀律”可根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發[1982]59號)等國家規定認定;根據業主內部規章制度,發現嚴重違反業主規章制度的行為,要求業主建立和完善內部規章制度。對于已被勞動教養或接受教育的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可在內部規章中作出具體規定。根據勞動部[1995]309號文件第31條,用人單位可以根據總工會《關于企業是否可以與公安機關“接受教育”的職工解除勞動合同的請示》(勞辦發[1996]209號)的批復,解除勞動教養職工的勞動合同根據《勞動法》第25條第1款第2項的規定,因違法犯罪行為被公安機關接受教育的員工,企業可以與其解除合同。三是“嚴重失職,徇私舞弊,給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此處的“重大損害”由企業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和內部規則規定。四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具體指被人民法院判處刑事處罰(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罰款、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根據《刑法》第32條免除法院刑事處罰。提前通知終止合同
勞動法第26條和第27條規定了這一點。需要說明以下幾點:
(1)如果工人生病或非因工負傷,在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或雇主另行安排的工作,雇主應在終止合同前30天書面通知雇員治療期,勞動能力鑒定由勞動鑒定委員會按照《企業職工非因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保發[1994]479號)的規定進行,認定為1-4級,辭職、解除勞動關系,辦理退休、辭職手續;勞動合同只有在被認定為5-10級時才能終止。(3)“工人不稱職”是指工人無法完成勞動合同約定的任務或同類型工作和崗位人員的工作量。(雇主不得故意提高配額標準,使工人無法完成工作。)。(四)“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這里的客觀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是指發生不可抗力或其他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情況,如企業搬遷、合并、企業資產轉移等,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用人單位可以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合同e勞動合同
(5)“當用人單位瀕臨破產,依法整頓或者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時……”,這里的“法定整頓期”是指根據《破產法》和《民事訴訟法》的破產程序進入的整頓期?生產經營困難嚴重除此之外,《勞動法》第27條還規定了用人單位裁員的程序,即:一是提前30天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情況;二是聽取工會意見工會或雇員;三是未經批準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裁員計劃并說明情況。完成這三個程序后,雇主可以實施裁員。合同不能終止
勞動法第29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相關信息解釋如下:
(1)如果雇員患有職業病或工傷,并被確認喪失或部分喪失工作能力,則不能根據第26條和第27條終止合同,按照《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勞保發[1996]266號)的有關規定,給予職工工傷待遇。對于被確定為7至10級的員工,在合同到期時,可以終止勞動合同并給予相應的工傷福利。(2)如果女性員工懷孕,則患病或受傷且在第26條和第27條規定的醫療期內的員工不能根據第26條和第27條終止合同,在分娩或哺乳期間,合同不能根據第26條和第27條終止。合同終止時應計算并支付經濟補償
勞動法第28條規定,根據第24條、第26條和第27條,雇主在終止勞動合同時應向雇員提供經濟補償,這是勞動法強調保護勞動者的具體表現之一。勞動部制定的配套法規《勞動合同違約和終止經濟補償辦法》(勞發[1994]481號)對合同終止時勞動者經濟補償的計算和支付作出了具體規定。本辦法規定的經濟補償分為補償補償、醫療補償和合同終止補償三類
補償補償在本辦法第三條、第四條和第十條中有規定。其內容為:用人單位無故扣留、拖延勞動者工資,或者支付勞動者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或者拒不支付加班工資的,除全額支付或者補足低于標準的工資外,并按支付金額的25%支付經濟補償
醫療補償在《補償辦法》第六條中有規定。因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評定為5-10級,不能從事原工作或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終止或終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除按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外,而且還要支付醫療補貼。一般疾病工資為6個月,大病工資為9個月,絕癥工資為12個月
終止合同的賠償在《賠償辦法》第五條、第七條和第六條、第八條和第九條中規定。內容分為兩類。一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不稱職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年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不超過12個月。另一方面,如果員工在醫療期滿時被認定為5-10級,且無法從事原工作或雇主另行安排的工作,且勞動合同終止或終止,因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原勞動合同必須變更,雙方不能達成協議,用人單位因裁員終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解除勞動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保險死亡賠償有沒有時間限制
2021-01-17沒收個人財產包括違法所得嗎
2020-12-09離婚后財產糾紛案訴訟時效
2020-12-21已判刑事犯罪民事調解書還有效嗎
2021-03-16如何申請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1-01-31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3-07公司被合并重簽合同有賠償嗎
2020-11-20離職后公司扣工服折舊費違法嗎
2021-02-16包工活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2-14政府回購房買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2用人單位如何采取措施用法律手段裁員
2021-02-13如何認定非法從事勞務派遣
2021-01-11試用期離職領導不給批怎么辦
2021-03-20航班延誤乘客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3-08國內運輸保險的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1-0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風險及損失案例解析
2020-11-28貨損保險合同代理是如何發生的
2021-02-21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保險公司法律責任人由誰擔任
2021-01-01怎樣提前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8